荆州大力实施秸秆还田 粮食作物增产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有650万吨,以往一到收获季节,大量秸秆被付之一炬,造成空气污染。为解决这一环境污染顽疾,6年前,我市开始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秸秆还田技术,这项实验究竟效果如何呢?来看记者的报道。
目前正值中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荆州区川店镇双店村,村民金官洲没有像以往按农时配药施肥,但田里的水稻依然长势良好。这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开展的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实验。
荆州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耕地面积近700万亩。多年来,为实现农作物稳产增产,农民不断增施化肥,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衡加剧,不少地方的耕地土壤由中性变为强酸性,导致高产农田减少、中低产田面积增加。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从2009年开始,我市开展了通过秸秆还田来替代钾肥及氮肥的调控。
记者在荆州区的一块秸秆还田试验田看到,通过秸秆还田的中稻苗齐、秆壮、穗长,而没有秸秆还田的中稻则稀稀疏疏。据张宏洲介绍,秸秆还田技术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粉碎成堆,腐熟后施入土壤中,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实验表明: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中稻增产22.4公斤,油菜增产7.6公斤,小麦增产18.5公斤,亩平增加经济效益50元以上。此外,秸秆还田还能减少水稻钾肥施用量42%以上,减少油菜钾肥施用量31%以上。
据统计,201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390万吨。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为秸秆直接还田、能源化利用、畜禽饲料、工业原料和种植食用菌等。而从今年5月1号起,全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今年我市秸秆粉粹还田率将达到80%,20%为综合利用。市禁烧办副主任曾德才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全市推广秸秆换田效果比较明显,夏收作物基本上是实现了秸秆还田,还田率达到90%以上,面积达到5百多万亩。(记者 张新)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