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 大民生

30.06.2015  12:06

——利川市小农水建设纪实 

(王勰  毛健)  小农水”由于点多、面广、线长,被喻为农田的“毛细血管”,农业如何告别靠天收?如何疏通“毛细血管”?不仅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地方政府的着力点所在。

近年来,该局紧紧抓住水利项目建设这一推动发展的“牛鼻子”,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推进,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奏响了急切奋进的足音,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水利工程新的跨越,尤其是在利川市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后,2014年被又确立为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利川市再掀“小农水”建设高潮。 

现如今,走在乡村田坝上,一条条新建的渠道蜿蜒田间,一座座新修的塘坝静卧山丘,一亩亩碧绿的庄稼随风起舞…… 

资金投入抓整合 

近年来,该局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打破资金不足的“瓶颈”,利川市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整合中央与地方、各部门涉农资金7629余万元,发挥了规模效应,真正做到了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同时,依据市级“一事一议”文件精神,共投劳128026个,折合人民币1170.99万元,充分发挥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变被动为主动,真正的把小农水建设成农民最需要、最实际、最能促进农民增收的精品工程。 

创新机制聚合力 

对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投入大、分布广的实际,该局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用水户参与”的建设思路,不断规范招投标程序、建立竞争机制、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健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用水户协会”管护机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利川市关于规范水利工程农业水费收取和使用管理意见》,确立收费原则、范围、办法、标准,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供水体制改革,完善农业供水机制,建立水利工程水费公开制度,提高农业水费透明度。除此之外,该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在稳步推进,得到了恩施州、省水利厅的关注和肯定,省内部分县(市)已在试行。 

每个村子都有专门的管护员,签订了管护合同,落实了具体责任,每年都有专门管护经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团堡水管站站长向友生介绍说。 

科学施工严管理 

质量是工程的灵魂,安全是工程的保障。自项目启动以来,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项目在规范中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打造“一流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廉洁工程”为目标,全面加强对项目建设程序、质量、安全、资金、现场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监管,努力构建教育为先、制度保障、监督有力、程序规范的廉政模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四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市水利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盯靠施工现场,分工负责各标段进度督促、质量把关和迁占协调工作,狠抓工程进度、质量监管和资料整理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实行工程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实行工程监理制,每个标段固定1名监理人员,实行平行监理和旁站式监理,严控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实行合同管理制,参建各方签订建设合同,严格按合同规定履行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技术规范和施工规程,充分调动农民对“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由村民代表选出质量监督员,对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 

市水利局水利股股长余海东告诉笔者,一直以来,坚持项目在公共平台招投标,从工程变更、现场管理、工程签证、工程计量、工程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等易发生腐败的环节着手,从源头上遏制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抢抓机遇促发展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该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历时三年,完成了利川市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6112.92万元,新建和维修小型泵站21座,引水堰5处,新建和维修渠道254.9km,加固排水沟13.29km,配套渠系建筑263处,涉及汪营、团堡镇36个行政村,灌溉面积达到了6.95万亩;目前,利川市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7336.86万元,项目涉及8个乡镇101个行政村,主要建设任务是渠道硬化、渠系建筑配套、改造、新建拦河坝、泵站配套建设及土地平整,工程预计三年时间完成,建成后,节水灌溉面积由现状的16.3万亩提高到19.44万亩,比重提高4.9%,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70,新增供水能力3266万立方、节水能力719万立方,全市农民用水协会组织从7个增加到14个。 

朱万喜,作为一个老水利人,说起小农水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那是滔滔不绝,他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土地“装备”到现在这样的程度,以前种田“望天收”的日子远去了,因为“水龙头”装到了自己的地里。 

农田水利显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第二批小农水项目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2.8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09万亩,参照同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及当地物价指数,项目区年新增粮食产量0.17万吨,年新增灌溉效益608万元,项目区人平均增收85.99元。待第六批小农水项目完工后,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51.55万亩提高至53.21万亩,比重提高1.9%;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66万吨提高到66.31万吨,亩均粮食年产量由现状的466公斤提高到510公斤,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9.4%,人均年收入增加170元,年新增灌溉效益1572万元。 

从社会效益来看:项目建成后形成配套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系统,使农田提高了抵御干旱、涝渍的能力,渠道的阻水和渗漏现象得到彻底的改善,既节约了灌溉用水,又使管水和用水得到规范,大大缓解村民之间的用水矛盾,而且从水资源管理、资金管理、工程建设使用和维护、科技推广、发展思路与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完整体系,为今后技术辐射推广提供了经验。 

从生态效益来看:林草植被面积将增加,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有效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量,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况,减轻了水体的污染,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 

团堡镇的吴老汉,可是个种田的“老把式”,说起小农水,更是赞不绝口:“以前为了浇水,往往全家出动,有时深更半夜都要跑到田里抢水,没少为水吵过架。现在好了,种田变得轻松多了,既省时也省力。”现在,在那里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水路通、堰泵连,渠池绕山转,浇灌一片片”。 

一个个工程的投入,一条条务实的举措,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田“旱能灌、涝能排、雨能蓄”的目标将会逐步成为现实。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