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驾车押送谷寿夫赴刑场:行刑者多打两枪平民愤

12.10.2015  19:03

抗战老兵唐泽其。 张建波 摄

    他是抗战名将孙立人的部下,曾驾车押送南京大屠杀的战犯谷寿夫去往刑场执行枪决。他,就是唐泽其,一位亲历抗战的老兵,一位低调的94岁老人,直到今年,他的故事才被广泛知晓。扬子晚报记者8月27日在无锡华谊影院内,采访无锡市惠山街道“电影伴我成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上,见到了这位老人。 扬子晚报记者 张建波

唐老是贵州人,1922年出生,16岁时和一百多位老乡一起应征入伍,兵种是担架兵,后成为炮兵。在成为炮兵的过程中,唐老还接受了驾驶员的训练。还拿到了一张“camp ramgarb”证明(是美军发放的“炮兵训练课程证明”),载明了其接受培训的技术,包括发动机及维修、汽车驾驶等,成为了他“战时驾驶员”的身份证明。此后,唐老又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抗战胜利后,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重大罪行的战犯谷寿夫(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被引渡到中国,接受军事法庭审判,被判处枪决,而唐老正是押送谷寿夫赴刑场的汽车驾驶员,亲眼目睹枪毙过程。“我开车,当时车上有宪兵七八个,紧紧地抓住战犯,场面很大,人很多,就在当时南京的东炮台行刑的。

老人说,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枪决军事战犯,一般是从后脑勺打一枪即可,但实际上当时行刑者是开了三枪。原来,当时开了一枪后,战犯已经死亡,不过周边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仍是愤怒难平,大喊报仇,群情激奋之下,行刑的宪兵又打了2枪才结束。

1949年后,唐老调到了无锡邮电局,他也是无锡邮电局的第一位驾驶员。上世纪80年代退休后,老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为人非常低调,对于他的人生经历,邻居们都不知道。如今,老人住在无锡市西门附近的邮电新村安享晚年。5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坚持要自己独住。对此,儿女们也没有为难,不过经常都是上门照料,希望给老人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当天在现场,唐老激动而低调地说:“现在我已暮年,没什么要求,只希望有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国阵亡在异国他乡的英烈们。

责编: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