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新增190家高新技术企业 小企业为避税不愿叫高新

04.06.2014  12:17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墨 实习生 肖琴

   光谷新增190家高新企业

  光谷近期发布数据,201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0家,创5年之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71家。

  高新企业有一系列较高的认定门槛。在国家指定技术领域内,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均有考核,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至少占企业总收入60%。一旦被认定为高新企业,不仅可享受财税优惠,还能优先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并参与海内外大项目竞争。

  长城战略咨询机构负责人赵荣凯表示,截至2012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9000家,各地竞争激烈,视其为区域最高创新实力的体现。虽需3年一复审、6年后重新认定,但这块国家认定的金字招牌,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就地享受优惠政策,形同“尚方宝剑”。

  一年新增19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5年之最,漂亮的答卷背后,另一个事实也摆在眼前:相对于拥有1.3万家科技公司的光谷,“671家的总数远远不够”,该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认为,理想数字应超过3000家,才能与光谷高居全国第二的创新实力相匹配。

   怕查税,小企业宁可闷声发财

  国家给政策,地方减财税,优先招投标,这样的好事,为啥还有企业不干?

  申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公司仅需缴纳15%的企业所得税,一般企业则是25%。

  但这10%的优惠还不足以摆平企业心中的“小九九”。某物联网公司负责人私下表示,想要优惠,首先得接受税务部门上门查税,“一大堆审计报告,像我们这种小企业,搞不好优惠没占到,上缴的反而更多。

  还有的企业则担心申请专利会砸“饭碗”。一个从事新材料的老板说,做这一行,配方就是命脉,一公开就完了,“我就靠这一技之长吃饭,何必申请专利去冒险?

  长城战略咨询机构负责人赵荣凯认为,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发展,迟早会让企业在创新大潮中淘汰,一个高科技企业必须有专利意识。现在申报许多国家政策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没这张“绿卡”,根本没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大公司唯恐错过“高企绿卡

  与小企业的担忧截然相反,许多大公司落户光谷的头一件事,便是拿高新技术企业这张“绿卡”,联想、华为等均表现积极。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指标中,研发投入的考核举足轻重,“不搞研发、或研发投入比例不够,都不能获批。

  法国英瑞杰是一家专注汽车塑料燃油系统的跨国公司,与全球19个国家的汽车厂商保持合作。此前,该公司从未将研发放在中国,为撬动庞大的汽车市场,英瑞杰在光谷设立独立实验室,投入本土化研发,于去年获得高新企业认定。

  华为除了在汉设有投资开发公司外,同样在光谷建立了武汉研究所,以及专门研发制造通信芯片的全资子公司海思光电子,早早拿到高新企业“绿卡”。

  小企业申请更占优势

  面对“怕高”企业的种种顾虑,光谷高新企业认定负责人罗勇认为,小企业申请高新企业,往往比大企业更占优势。

  以研发投入为例,按规定,年收入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须占4%;不足5000万元的要达到6%,2亿元以上的为3%。这意味着一个年收入10亿元的高新企业,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至少是3000万元。“有家从事制造的百亿企业,一直在申请高新企业,但3%的研发投入,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罗勇说,高新技术企业门槛虽高,但并不考察公司规模大小,以及盈利状况。一些注重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初创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比皆是。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不用电池的门铃、遥控器等自发电无线产品,申请了3项国际专利、3项发明专利、3个软件着作权和4个实用新型专利。尽管尚未盈利,但“高新企业绿卡”已向其抛出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