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 补齐县域金融短板
对全省GDP贡献超过六成,贷款占用却只有三分之一,县域经济金融资源存在错配现象。昨从2016大别山金融论坛获悉,为补齐县域金融短板,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县域,我省正式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
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县域GDP占全省60.3%,首次突破六成。3月末,全省贷款余额3.18万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为9772亿元,占比30.7%。“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在县域仍然存在。
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列为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的重大项目,《全面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实施方案》已由省政府近日印发。《方案》提出,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实施金融领先战略,结合县域经济和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进行系统谋划,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规划,2016年至2020年期间,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湖北银行、省农信联社县域贷款比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县域贷存比低于70%的,需在当地每年提升贷存比3个百分点以上。实施信用主体培植工程,力争县域与金融机构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数量每年增长20%以上。
我省将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县域优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加快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方案》同时提出,建立政府出资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政府支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机制,完善金融信用市、县考评机制。
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指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发挥传统银行作用,也要发挥其他新型金融业态的作用,这其中资本市场是重要一环。“要加快增设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去年,我省在通山、红安等27个县(市、区)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试点近一年来,县域贷存比稳步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成型,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以红安为例,2015年新增县域贷存比为87.24%,同比提高33.72个百分点。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别山红色科创板块”和“大别山生态农业旅游板块”县域板块。(记者林建伟、实习生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