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小农水”何以摘得“双冠王”
(李广彦)日前,湖北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考评揭榜,宜都市荣获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及三年总体验收“双冠王”,分别以94.5分和95.2分高居全省各项目区榜首。水利专家评价:宜都市“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不仅工程质量好,还创新建管结合机制,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小农水”既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2011年,湖北省在19个县市区分三批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宜都市是如何脱颖而出,摘得“双冠王”呢?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项目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既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过去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往往会因为一棵树、一分田而扯皮拉筋难以展开,工程建成后也往往因为责权不明而管理缺失。虽然说是“小农水”,但体现的却是 “大民生”,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必须改变老套路,不能再陷入过去那种“建设一时热闹,建后不久凄凉”的怪圈。
宜都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其中堰塘10221口,灌溉主干渠496公里,田间末级渠2500公里。近年来,宜都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形成茶叶、柑桔等主导经济产业,“小农水”项目如果再撒“胡椒面”,恐怕又是“颗粒无收”。为了不让投资“打水漂”,宜都市水利部门创新思路,将“小农水”项目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在枝城、松木坪、王家畈、五眼泉、姚家店、聂家河6个乡镇的黄桃、冬枣、蔬菜、柑桔等60100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喷灌、滴灌、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21个行政村。规划通过3年建设,一方面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从现状的12.16万亩增加到16.1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24.59万亩)的比重由49.5%增加到65.8%,提高16.3%;一方面全市节水灌溉面积从现状的1.93万亩增加到8.1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由15.9%增加到64.4%,提高48.4%。使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18490万公斤,改造后达到21263万公斤,提高10.15%。在此基础上,全市农民用水协会组织从现有的4个增加到7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95%。
遵守法则,严格实施项目
国家水利项目规划到地方,是否有效实施关键取决地方政府如何作为。宜都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牵头的项目专班,明确了相关部门及乡镇的工作职责,像体操、跳水运动一样,严格执行规范“动作”,不走样、不变形。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项目法人、招投标、监理、合同“四制”,在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公开招标、委托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宜都市纪委、市检察院派员全程监督招标过程。政府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整合方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项目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到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资金管理,在市财政局设置专户专帐。项目资金原始凭证经项目法人审核后报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全额报帐。资金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资金支付实行“四审三签”,由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进度提出资金支付申请,经工程监理签证认可,项目法人审查同意,报市水利局审核后,提交财政局领导审批,市国库支付中心直接将项目资金支付到用款单位。对项目投资总额、国家补助范围、工程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并聘请项目区受益农户代表为监督员,对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全过程实行群众监督。竣工决算由市审计局出具了审计报告。
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施工单位按设计方案施工,监理单位全程质量控制,业主单位及时组织质量验收、签证。施工材料经质量检测机构抽检合格、监理签证,方可进行下一工序工作的施工。市水利部门建立健全 “建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领导包项目、机关干部联项目工程质量责任考核制度,每个项目区配备一个工作专班,由一名班子成员挂帅负责,一名技术干部技术指导,一名机关干部服务协调。同时加强社会监督,聘请乡镇水利管理站技术人员、村委干部为项目“二次监理员”,在工程验收和资金拨付中都必须有“二次监理”签字才能生效,确保项目顺利进展和工程质量。同时建立了项目督导机制,不定期现场督办检查。宜都市委书记、市长和分管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均到项目施工现场检查督导,严标准,高要求。市检察院、监察局、审计局对项目施工招标、材料采购、资金使用不定期监督检查。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仲凯,副厅长金正鉴,宜昌市委副书记王兴於,宜昌市副市长王国斌等省市各级领导视察项目后均给予好评。
建管结合,创新发展项目
“江永忠同志,我站聘请您为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建设质量监理员,负责项目建设质量监管工作……”江永忠是枝城镇洋津畈村村民,被宜都市水利部门聘为质量监督员,是他做梦没有想到的事情。小农水项目实施后,他每天到工地,与工程监理一道参与质量监督工作。
好的管护制度是确保项目长效的前提,必须要有依靠。“靠山”是谁?宜都市就是依靠产业、企业和江永忠这样的受益农户“三座山”,确保“小农水”工程长效发挥。
依托产业实施项目。围绕茶叶、柑桔主导产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通过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既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相辅相成,互为保障。
依托企业推进项目。项目区成立有三山农贸有限公司、三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今果果椪柑专业合作社,松针茶叶专业合作社、玉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全福茶叶等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把农户分散的责任地流转到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无缝对接。
依托受益农户管理项目。按照先建管护机制,再建水利工程的思路,本着“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前就确定项目区所在的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工程的管护主体。工程建成验收后,将其分别移交项目所
在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并签订管护协议,办理工程移交手续,明确管护对象、管护范围。各专业合作社制定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护制度》,参照“一事一议”方式,民主商议缴纳管护资金。为减轻农民负担,宜都市每年安排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作为各专业合作社管护,资金,年终检查工程资产和管护情况,若有管护不力和人为毁损,视情节扣减补助资金。各专业合作社成员统一由市水利局技术培训,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几点启示
—— 统筹规划,是保证项目科学实施的前提。宜都市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选择符合农村水利综合规划、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二是选择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投工投劳积极性高、集中成片大规模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真正发挥作用、有项目捆绑。三是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的农业大镇,优质粮、油主产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基地。四是选择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水资源利用难度大,严重缺水干旱的灌溉死角区。确保水利项目区既是农作物主产区,又是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合理。五是从技术角度考虑,选择柑桔、茶叶、蔬菜等节水型农作物,替代高耗水作物,从而减少节水灌溉设备的成本压力。六是利于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采用水池和堰塘蓄水,通过管道输水,实现喷灌、滴灌和管灌 “三位一体” 模式用水,实现了水、肥、农药喷洒同步进行,使农机和人工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费用显著降低。
——创新机制,是保证项目建管有序的关键。过去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常常因为一棵树、一分田而扯皮拉筋难以展开,即便一些建成的工程也往往因为责权不明而管理缺失。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性强,对工程质量和后期管理要求非常高,必须有一定能力的法人单位为项目责任主体。宜都市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把农户分散的责任地流转到各农业龙头企业。土地流转片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实施企业化管理,产生出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正能量”。今果果椪柑产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凡贵说:我们有600多亩柑桔修建了管灌工程,把水库的水抽入上山的大水池自流灌溉,水管四通八达,延伸每棵桔树下面。消除了过去遇上天旱各抽各的水,电线满山绕,水泵够不上的现象。椪柑基地水果年产量可提高30%左右,项目增量效益近100多万元。农民也通过赚取租金,加上平时在基地打工收入,挣得钱超过自己种地,实现双赢效果。
——群众参与,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后盾。农民是否积极参与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明确了管理主体,是否就能做到工程健康运行?是否能保障农民的权益?农民最关心的是水价和收费管理,工程建设后,群众能受多大的益?这些问题在项目实施前,都要让群众明白。比如枝城镇全心畈村和洋津畈村项目区水源取自赤溪河、堰塘蓄水,水源充足,合作社不用交水费,只需交泵站取水的电费,而九道河项目区水源取自九道河水库,利用高差自流到喷灌管道,合作社需要向水库管理处交水费。为了不受水库水位调节影响,水库管理处和项目区内的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供水协议,制定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办法,并在喷灌设施上统一安装了计量水表。同时在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农民利益,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比如要求施工单位在堰塘清淤、田间管道开挖、材料运转等环节,优先安排受益户参加投工投劳,建设中出现了不论男女老少全员上阵的场面,高峰时每天参与施工的农民近千人。
“小农水”、“大民生”,在“小农水”滋润下,宜都市柑桔、茶叶、黄桃、冬枣、蔬菜、苗木等一批现代农业基地通过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基本实现了水旱无忧,在今年干旱中,“小农水” 继续发挥了“及时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