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经济工作会议各县市区负责人发言摘登(上)
宜都市委书记 罗联峰
百强再进位 奋勇争一流
宜都市委书记 罗联峰
我们将坚决完成三大目标:确保GDP过50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过4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确保全国百强排名继续进位;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点,抓进度、促投资。坚定不移做大投资总量,确保完成投资550亿元、增长25%以上。狠抓项目谋划对接;狠抓项目落地见效;狠抓民间资本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攻点,大招商、招好商。坚持产业招商;坚持以商招商;坚持理性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7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370亿元以上。
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着力点,提质效、促转型。力促工业提质;力促农业提效;力促三产提速。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点,强服务、优环境。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推进“双创”活动;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
枝江市委书记 许志华焕发激情勇担当 转型跨越冲百强
枝江市委书记 许志华
我市将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全国百强县市冲刺。
一、把底盘筑得更牢。实施企业倍增工程。重点支持三宁公司新增投资100亿元,启动己内酰胺二期等项目;支持湖北化肥新增投资30亿元,启动乙二醇二期项目;支持枝江酒业新增投资20亿元,发展中下游配套产业;支持奥美公司新增投资15亿元。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做响枝江酒品牌;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新材料转型;依托仙女工业园发展军警、职业服装制造,依托奥美产业园发展医用卫材纺织。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亿元以上。实施项目盘活工程。
二、把转型推得更快。一是四大平台承载转;二是城乡统筹协调转;三是新兴业态引领转。
三、把环境创得更优。努力打造最“活”的市场环境,打造最“优”的投资环境,打造最“拼”的干事环境。
当阳市委书记 郑廷贵保持竞进姿态 冲刺全国百强
当阳市委书记 郑廷贵
我们将继续保持竞进姿态,奋力冲刺全国百强。
一、做实做强投资主抓手。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争高工程,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更加突出精准招商,主攻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
二、把牢转型升级主方向。把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群化、中高端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把文化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度开发挖掘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三、激活改革创新主动力。围绕打造最优发展软环境抓改革,围绕破除要素瓶颈抓改革,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银企对接,鼓励直接融资,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破解资金瓶颈。
夷陵区委书记 刘洪福加快打造全市经济重要增长极
夷陵区委书记 刘洪福
我们将以速度保总量、以结构保质量、以改革保动力,加快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一、坚持以速度保总量,确保全省县域一类前三强。实施“双百”倍增工程,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主动出击抓招商。确保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目标倒排建项目。力促兆峰仪表等10个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娃哈哈四期等17个在建项目进度。跟踪服务稳运行。全力保障稻花香等重点企业生产,依法推进长江高科、弘健新材等困难企业重组。
二、坚持以结构保质量,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一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补短板。二是优化经济布局结构培优势。三是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促融合。
三、坚持以改革保动力,打造内生增长新引擎。审批宽进严管,推动投资便利化。要素上山下乡,推动资源资本化。作风从严压实,推动落实清单化。
伍家岗区委书记 张鹏为宜昌大城建设扛鼎助力
倾力打造现代化核心城区
伍家岗区委书记 张鹏
我区将坚持产城共融、人城共进,努力建设宜昌经济中心、交通轴心、物流核心、文化重心,倾力打造城区排头兵。
一、打造都市经济样板区。服务生物产业园冲刺千亿园区,推动伍家岗工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力促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产值过150亿元。
二、担当城市建设管理示范区。支持峡州大道等道路建设,力促伍家岗大桥开工。市规划展览馆10月开放,市博物馆、求索广场、城东公园年内建成。3年投资5亿元完成柏临河湿地公园建设等。
三、构筑民生福祉先行区。推进13个棚改项目,启动4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快伍家岗、中南路等小学及市三十中建设。开建市儿童医院、市肿瘤医院、仁和医院东站院区,建成中心医院门诊大楼。
四、争创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率先探索公建PPP模式、村级留用地开发、银政保证保险贷款等新模式。
猇亭区委书记 石显银着力打造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
猇亭区委书记 石显银
我们将立足小板块,做强大产业,着力打造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
突破空间局限,高点谋划产业发展大格局。重点实施“5551”工程。建设“五大园区”,即现代工业园、通航产业园、港口物流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五大板块”,即做强汽车、做精化工、做大通航、做好能源和新材料、做优现代服务业。培育“五大品牌”,即打造世界级硅材料产业基地、中国通航之都、国家级循环化产业示范园区、区域性汽车产销基地及会展中心、产城一体示范区。发挥“一大功能”,即保税物流园区功能。
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形成项目聚集热效应。即倒逼催生动力;创新提升活力。
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攻坚破难挖潜力。
落实“四最”标准,打造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新优势。按照“环境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标准,为市场主体营造更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