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税负低于世界水平 营改增减税规模超预期
中国企业面临“死亡税率”、民间资本“加速外逃”、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总税率达68%……针对近期企业税负热点话题,新华社记者近日独家专访财政部前部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
曹德旺“跑路”属个例
风起于青萍之末。汽车玻璃行业巨头曹德旺一番赴美投资言论,让“中国税负重不重”这个老话题再度炒热。
楼继伟认为,讨论所谓“曹德旺跑了”一事,首先要看到他所涉行业的特殊性。汽车玻璃制造业不适合长距离远洋运输,到销售目的地投资是出于客观需要。就该行业生产要素成本而言,美国的确有优势,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成本低,制造业土地价格低,运输成本也不高。
从税负成本看,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5%,中国税率是25%。对于有观点质疑中国征收增值税而美国没有,楼继伟认为中美税制结构不同,对应中国增值税,美国实际要征收销售税,不过税负不反映在汽车玻璃生产环节的增值上,而是落在汽车整车销售环节,因此不能脱离两国税制特点看问题。
楼继伟认为,曹德旺“跑路”事件属于个案,并非普遍现象。“要看到,曹德旺并没有把自己全部的玻璃制造都搬到美国,大量业务还在国内。中国国内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比较税负关键看“宏观税负”
不久前,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关于全球企业税负情况报告称,2016年所有国家(地区)平均总税率为40.6%,而中国总税率为68%,位列世界第12。
“世行测算的总税率属于微观税负分析,其指标范围和数据的选取与通行算法差异较大,用这一指标作国与国之间横向税负比较意义不大。”楼继伟说。
“比较税负,关键看宏观税负,即总收入与名义GDP的比值。”楼继伟说,如果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4、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均为29%左右,如果计入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宏观税负分别为30.2%和29.8%。“从国际比较来看,无论哪个口径,我国宏观税负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营改增减税规模超预期
作为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的营改增试点政策设计者,楼继伟透露,当初预估综合所有减税因素的减税规模为5000亿元,如今官方数据显示减税力度超过5000亿元,超出预期。
分析减税原理,他指出,尽管增值税17%的最高税率没动,但改革使得可抵扣项增加,税基变小,实际上就是降税。再加上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减税力度更大。“因此2016年减税超5000亿元是实实在在的,比当初预估的减税规模还大。”
楼继伟认为,相比营业税,增值税没有重复计税,更显公平,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各行业平衡发展。
而对于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楼继伟认为原因很多,例如营改增后上游企业提供的可抵扣项不足,抵扣链条建立起来,漏税空间减少等,其他方面如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也是一大困扰难题。“中央正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力降税清费并深化改革,这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还有很多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