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碧水蓝天
黄石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由劲牌公司全资捐建的柯尔山-白马山公园项目,建成后将免费对市民开放。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生态监督,支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生态立市”,是黄石这座老工业基地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抉择。近年来,黄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工作的监督,推进黄石生态文明建设。
老工业基地战略抉择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石因矿建厂、因厂设市,钢铁、水泥、煤炭、各种有色金属开采等重工业遍布城乡。采矿经济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赤字。300多个开山塘口、300多座矿山、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和大面积的湖泊污染,使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因素制约日益突出。
2013年,历经“早春的思考”、“五月的豪情”,黄石市做出“金秋的抉择”。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先旺作了题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主题报告。
铿锵激越,字字千钧,描绘了未来黄石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幅蓝图中,生态被列入显要位置,凸显出黄石市委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也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会议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
曾有过辉煌和失落的“黄老二”,站在了时代新起点,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引领这座老工业基地,探索一条全新发展路径: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
抓规划引领生态建设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黄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支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要想生态黄石“开花结果”,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引领。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形成了高度共识,始终扭住这个龙头不放。
2014年伊始的第一次常委会上,除了按照常规审议有关议题外,会议特意邀请专家以《如何在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中注重生态理念》为题,为组成人员授课充电,提升委员们的“生态意识”。
会后,有关委员会开始奔波于政府部门,就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的报告。
“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黄石有山有水,一定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让城市能够‘显山露水’”……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经过认真审议,会议作出关于同意《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决议,特别强调要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强化规划的生态引领功能,努力改善全市城乡居民生态环境。
仅有规划还不够,更要加强生态控制。2013年6月,省会武汉的经验吸引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目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成为全国首个出台人大“决定”为生态控制线把关的城市。
201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市直有关部门和城区主要山林绿地、湖泊湿地,就制订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护山、治水、植绿等意见。在充分吸纳常委会调研组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启动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区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4月份,常委会再次围绕我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工作开展调研。5月份的主任会议也听取审议了规划部门的详细汇报,对完善规划提出了意见建议。
目前,《黄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作为城市生态安全的红线,将为黄石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高度关注“环保欠账”
黄石“环境欠账、生态债务”比较重,也是城市提升品位的制约“瓶颈”。
“我们要直面重点生态问题,切实加强监督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山体的治理和保护、重点污染源的控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晓梅经常强调要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监督。
黄石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是江南明珠的重要支撑。保护湖泊,事实上是唤醒整个生态环境。近年来,常委会围绕保护大冶湖主题,开展了调研视察、专题询问等一系列监督工作。
早在2011年1月,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大冶湖保护工作的决议》。次年7月,常委会就大冶湖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首次专题询问活动。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水利水产局等6个部门以及大冶湖流域的5个县、市、区政府和市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围绕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18个方面问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后,常委会将组成人员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转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此后连续两年,常委会持续加强对决议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根据常委会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大冶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管理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询问会上提出的18个问题进行了责任分解,修编了《大冶湖水利综合治理规划》,非法填湖、围栏养殖、滩涂违建、违规排放等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2013年4月,黄石作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决策:“跨越黄荆山,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始由环磁湖发展迈向环大冶湖发展的新征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大冶湖新区建设正渐入佳境。核心区五纵三横道路、省级园博园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鄂东医疗中心、黄金山新区100万平方米还建楼正在崛起,奥体中心、大冶湖跨湖大桥、黄阳快速路、月亮湾隧道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座生态新城正喷薄欲出。
近年来,常委会还先后听取审议了全市整治水土流失恢复生态情况、大冶湖截污和重点企业“三废”排放情况、“五小”企业关闭情况等专项报告。每个选题直指黄石生态建设“短板”,守卫黄石碧水蓝天。
每一次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之前,有关委员会都要深入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大量的真实信息,为组成人员提出审议意见提供参考。根据常委会每项审议意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系列整治行动,促进了黄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市民争取“绿色”福祉
“五边三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去年来,黄石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这个抓手,组织开展了“五边三化”专项视察活动,组成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全面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召开视察活动集中汇报会,现场播放调查实录电视专题片。会上,电视荧屏上情景再现的矿山污染、开山炸石、码头抛洒、垃圾围村等突出问题,让参加会议的县(市)区负责人有些坐不住。
“这次视察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担当精神。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理直气壮地将监督职能做实做细做出成效,要善于发现问题,必要时将视察与质询结合起来,狠抓工作落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先旺的要求掷地有声。
直面问题、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担当……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全市“五边三化”工作上了“发条”。
去年来,黄石启动近百亿元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全面启动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长江边、湖泊边植绿工程。仅去年一季度就造林12万亩,相当于过去3年的绿化总量。启动“八园六带”工程,建设8个山地生态公园、6个生态景观带,新增改造绿地面积60公顷。达到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效果,为市民谋取了更多环境福利。去年10月,还在大冶茗山乡举办了“乡村园博、生态富民”的黄石首届园博会。2016年,还将在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承办全省瞩目的湖北省首届园博会……
半城山色半城湖,碧水蓝天入画图。一幅美轮美奂的生态画卷,正在黄石轴展云开。今年,黄石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强对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的监督,为市民争取更多公共“绿色”福祉,我们拭目以待。(黄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张水清 王义才)
责任编辑:陈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