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年前《永乐大典》残页展出 字迹清晰漂亮

07.12.2015  14:01

永乐大典》其中一册的封面。大典每册封面基本上都是统一样式。

(扬子晚报)“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正在南京图书馆展出,这是南图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古籍展览,南图把压箱底的“”都拿了出来,数量多达200部,包括最受瞩目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南京太仆寺志》,以及宋拓《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史记》130卷。此次展览展板介绍一改过去太学术、太小众的风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读者做一次古籍知识普及。

记者探访

展出一个月,参观必须过安检

有的古籍连副馆长都没见过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南图新馆,只见大门口比平时安保严密,已经安置了两架安检门,中央大厅后面的古籍展厅则由专职保安负责。对于读者而言,可能感觉有点别扭,但是对于南图来说,这可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珍本最丰、规格最高的一次古籍善本集体亮相,可谓册府千华,珍品迭现,因此是南图安保的重中之重。

有的古籍,就连我都是头一次看见。”全勤副馆长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是响应习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更广泛地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让珍贵典籍走近大众,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展览受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托,南京图书馆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展览举办地之一,既是借此机会彰显古籍大馆的风采,让广大读者走近历史文献,与珍贵古籍亲密接触,也是借此激励自身:继往圣绝学,续古籍新生。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南图将陆续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00部善本,诸如宋元旧椠、皇室刻书、名家手稿等,都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200部古籍每周四更换展出

4大珍宝”将全程亮相

说到此次古籍展有哪些亮点,南图古籍部周蓉副主任介绍,此次展出的200部珍贵古籍善本中,宋本4部、元本3部、明本173部、清本20部,包括了刻本、稿本、抄本、活字印本、套印本、拓本、钤印本、彩绘本等各种版本,涵盖了内府、藩府、儒学、书院、私人、家塾、书坊等多方刻书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珍本是首次出库与广大读者见面,如著名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重要典籍《南京太仆寺志》、宋拓《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等。此外,一批极具可观性的珍本,如在中国印刷史占有一定地位的泾县翟金生泥活字印《仙屏书屋初集诗录》、曾被选为南图十大珍藏古籍的元刻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也再度出山,以供读者观摩与赏鉴。

由于展厅面积受限,展品将在每周四更换一次,但其中最为瞩目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南京太仆寺志》,以及宋拓《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史记》130卷,将一直展出到11月21日展览结束。

必看“珍宝

永乐大典》残页藏着多少谜团

南图保存的唯一一页《永乐大典》残页抄本,在此次展览中尤为吸人眼球。尽管不能和整册大典相提并论,但这份残页仍因其是大典独一无二的组成部分而弥足珍贵。在玻璃展柜中,记者看到这件约有450年历史的残页善本微微有点发黄,但字迹十分清晰漂亮。周蓉告诉记者,之所以是残页,是因为现在看到的这页《永乐大典》高度只有40几厘米,残缺10多厘米。这一残页得以为南图收藏,周蓉说,“估计是原国民政府中央图书馆在撤离南京时,不慎从准备带去台湾的《永乐大典》古籍中丢落的。

事实上,《永乐大典》这部中国古代旷世大典的去向一直是个谜。《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南京耗时6年编纂完成的。在嘉靖皇帝手中,重新抄录了一套。重录之后,其正本不知去向,成为史上重大谜案。周蓉分析,多半是因为嘉靖皇帝太过喜爱了,成了他的陪葬品,“不过,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此外,《永乐大典》正本为1万多册,而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是不是当年急于给嘉庆帝下葬而没抄完?不得而知。

南京太仆寺志》讲的是马场管理

此次展出古籍与南京有关的不少,除了《永乐大典》,还有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南京太仆寺志》,它是明代雷礼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时所撰写的一部志书,也是明代唯一记述南京太仆寺的志书,再没有见过其它刻本存世,因此十分珍贵。

这里说的太仆寺并非指寺庙,而是政府部门,是管理马场的重要机构。周蓉说,“在古代,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马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水浒传》里林冲因为马场着火而逃跑,那是死罪。

那么太仆寺在南京什么地方?周蓉介绍,在现在的安徽滁州,明代时滁州也归南京管辖。周蓉告诉记者,这部志书是研究明代南京地区马政的重要典籍,保留了当时马政实施以来的第一手材料。马政是古代交通运输和军事武备方面的重要政务,明代官马牧养与供应及官马的多寡是衡量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有所谓“马政即国政”之称。

南图所藏“嘉靖本”是初刻本,清朗、完整。除此本外,国内尚有浙江天一阁存十一卷残本,也就是《四库全书存目》著录之本,所以此书传本稀少,足本尤为珍贵。

史记》抄本都是藩王宗室翻刻

展品中的明代藩府刻书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展览选取了楚藩、郑藩、德藩等12个藩府所刻书,极其精美。

所谓藩府,是指明王朝分封的各个亲王府。明代皇诸子受封为王的先后有62人,而建藩之国者50人。这50个亲王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50个王府,其中28个王府与明朝相始终。

周蓉说,朝廷为了防止这些亲王造反,让他们修身养性,读书著述,这些亲王都习文、昌艺,故而藩王宗室中出了不少人才。同时他们大量藏书、刻书,成为一种风气。如今明藩府刻书,因精美而成为收藏热门。

此次展出的《史记》130卷,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因为这种翻刻本质量非常高,旧时往往被书商撕去序跋等,冒充宋、元刻本。

此次展出的宋拓本《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也是南图馆藏珍品之一,并首次出库。灵岩寺位于济南,与南京栖霞寺等并称天下“四大名刹”。由于石刻已经不存,因此这件拓本十分珍贵。

此外,明代南京城最早的《洪武京城图志》也有看点。20幅绘图,分成不同类别,介绍南京城的城垣、城门等建筑,也有地理环境和政府机构,以及城内的各种桥梁,比如大中桥、淮清桥、镇淮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