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去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6天 位列全省17个市州第3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 通讯员高璐 付磊磊
在北京打工两年的张佳,春节后决定回家乡天门工作,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空气好。
省环保厅近日发布的《湖北省环境质量状况(2014年)》显示,去年天门空气优良总天数位列全省17个市州第3,达到336天。其空气优良达标率为92.1%,高于全省平均值13.1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排名前五的平原城市。
天门市气象台研究员张燕说,较之山区,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密集,且天门在武汉、随州等众多工业城市包围中,环境压力更大。
好天气从何而来?
特意漏掉一环的产业链
棉乡天门,超过300家企业构建起一条销售收入近60亿元的棉花产业链。
“有种棉、纺织、制衣,有现代化现货交易平台,唯一缺的就是印染。”市经信委主任熊小林说。
棉花产业是天门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该市近几年陆续引进湖北景天、卓尔棉花交易中心等项目,但印染项目始终为零。
原因只有一个:印染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后果难以估算。
拒绝高污染项目,并非个例。去年,该市就否决了一个投资近百亿元的造纸项目,对于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5亿元的天门而言,放弃百亿元项目令人诧异。
让我们看看天门到底要什么项目吧:2012年,重点引进汽车及零部件、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多肽等项目;2013年,引进新材料产业园、服装科技城等项目;2014年,引进承天国际车城、中储粮油脂加工、天线宝宝(食品类)等项目。
熊小林称,该市目前招商重点集中于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机电汽配等四大支柱产业上,去年四大产业产值均过百亿元。同时,政府鼓励老企业攀大靠强,仅去年就帮助天门泵业等12家企业兼并重组,星星轮毂、人福成田药业等28家企业开展技改扩规。
绿色招商,成为天门干部奉行绿色发展观的缩影。市环保局局长胡业学说,市里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党政干部的政绩挂钩,已渗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领域。
构建“大环保”机制
去年9月20日,天门河山干渠西湖引水闸缓缓开启,清澈的汉江水经过直径2米的地下管道,穿过钟惺大道,穿过天门河处的倒虹管后,流向西湖。
这一总投资3770万元的天门河水生态补水工程将原本独立的两条城中湖连接起来,“死”水变“活”水。
工程负责人称,连通工程并非只是靓化城市,通过连通和重构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将不再直排入湖。
“留下的是天门人共有的一片碧水。”他说。
近几年,该市持续开展包括饮用水源、空气质量、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三大行动”。
一场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大环保”机制的水、陆、空环境保卫战持续展开:由该市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监督队沿汉江而行,形成详尽的水污染报告,与地方政府共解难题;全市30家重点排污企业被纳入网格化管理,实行日排日查;环保宣传进学校,孩子们成为家庭环保宣传的志愿者……
仅去年,该市关闭停用燃煤锅炉13家,2026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被淘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