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为保护中华鲟 多花两亿元建无墩跨江桥(图)

11.03.2016  11:28
在建设中的至喜长江大桥工地上,随处可见保护中华鲟的标语。本报记者 傅坚 摄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在建设中的至喜长江大桥工地上,随处可见保护中华鲟的标语。本报记者 傅坚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宜昌建设“绿色生态新城”,叫停270亩商业开发项目改建公园

  □本报记者 黄敏 发自湖北宜昌

  金山易得,绿水难留。湖北宜昌抱着这一信念,将这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城市建成了绿色生态新城。

  至喜长江大桥紧挨葛洲坝,将于今年6月建成通车。建设之初,桥建在哪儿、是否建设桥墩,都曾经几易方案。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获知,为了保护中华鲟,大桥增加2亿元造价不建桥墩,一跨过江。为了生态牺牲利益,位于宜昌市中心城区的磨基山公园是另一个典型的案例。建设公园,政府叫停270亩商业开发项目,搬迁457户村民,舍得用金山银山来换绿水青山。

  建设绿色新城,宜昌工业园区也独具特点。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业园被誉为“魔环”:园区内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是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材料,环环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保护中华鲟跨江大桥不建桥墩

  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全长3.23公里,是一条连接宜昌主城区、西坝区与点军区的快速路,为宜昌第六座长江大桥,大桥838米主跨一跨过江,与上游的葛洲坝相距2.7公里。目前施工已经基本完成,将于今年上半年通车。

  袁庆华是宜昌市城市桥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至喜长江大桥指挥部副指挥长。2月23日,袁庆华戴着白色安全帽,站在至喜长江大桥上,望着桥下的长江水说,“这是一座生态桥,在建设施工上各方面都考虑到要保护长江水,保护生态。

  首先在建桥方案上有过争论。袁庆华介绍,有人提出把现有的葛洲坝三桥延长到点军区即可,葛洲坝三桥位于至喜长江大桥与葛洲坝之间,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只连接了主城区与西坝区。“采取这个方案是最简单的,但是这个方案并未获得通过。

  主要原因是大桥的正下方正是中华鲟的产卵区,同时还有别的长江珍稀动物在桥下活动,施工与建成以后的通车,都会对这些珍贵的动物带来影响。

  建桥地址后移,但建不建桥墩又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建桥墩技术难度小,但会对水下动物,尤其是中华鲟产生影响,如果是不建桥墩,造价将大大增加。

  最终至喜长江大桥选择了一跨过江方案,在水中不建桥墩,“如此一来保护了中华鲟的产卵区,也不影响其洄游,但是这座桥的造价因此增加了2亿元”。

  袁庆华还透露,宜昌下一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也将采取同样的一跨过江方式,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计划年底开工建设,工期4年。

   桥面设凹槽雨水流入城市管网

  与别的大桥不一样,至喜长江大桥在桥面两侧设有凹槽,形成一条管道直通引桥。

  袁庆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条凹槽是用来排污的,不让桥面上的雨水流入长江。“下雨后的雨水混着汽油、垃圾杂质等,若流入长江肯定会影响水质,经过这条凹槽可以直接通入城市管网。

  大桥的路灯设计也格外用心,不是高高矗立的路灯杆,而是只有1米左右高的护栏灯。袁庆华介绍,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保护长江里的珍稀动物,让灯光不反射到江里。

  护栏灯高度降低,并采取LED灯光。该灯可用电脑控制光线角度和强度,既可以保障桥面通行照明,也可以保障灯光不照射也不反射到江面上,做到通行、环保“两不误”。

  这座生态桥还铺了橡胶,位于箱梁之上。袁庆华介绍,箱梁相当于大桥的路基,在箱梁上会铺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上再铺沥青。在箱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垫橡胶,可让路基更稳固,同时也能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除了垫橡胶,我们还使用了减震链和高质量的伸缩缝,桥建成后还会安装声屏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噪音减少到最低程度,尽量不影响到周边居民及水中珍稀生物。

  至喜长江大桥双向6车道,可满足每小时80至100公里的通行能力,但袁庆华说,通车后该桥会限速,车辆行驶不能超过60公里/小时。限速,一方面是处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中华鲟等江中鱼类降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