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谨防四种疾病侵袭

11.07.2014  13:44

      “泳疾”一:外耳道炎
  健康人的外耳道有上皮角质层的保护,皮脂腺的分泌呈弱酸性,有较强的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夏天游泳时,外耳道上皮层被水浸泡,会发生软化和肿胀,角质层被破坏,抗感染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外耳道皮肤若有破损,常见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造成外耳道炎。
  如何预防外耳道感染?每年夏季游泳前,可先请医生检查耳部,取出耳内的耵聍(俗称耳屎),以防耵聍浸水后,阻塞外耳道,诱发外耳道炎。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在游泳之前要带好游泳帽,减少泳池中的水对内耳造成损害。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轻轻拭干,切忌用手挖耳。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泳疾”二:眼病
  在夏季,因游泳患上眼疾的市民也不少。敖道勉介绍,游泳引起的眼病常见有4种:红眼病、淋菌性结膜炎、沙眼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这些疾病一般是通过传染引起的。游泳时如果与一些患有沙眼、红眼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同游,健康人易患上类似的眼疾。
  医生建议,市民在入游泳池前滴点眼药水,戴上游泳镜避免细菌对眼睛的伤害,游泳后用清水冲一冲眼睛,然后滴两滴眼药水,这样可以杀死对眼睛有伤害的细菌。
  “泳疾”三:皮肤病
  在市区,一般的公共游泳池水中都含有高氯的消毒水,医生提醒,对氯过敏的市民,应避免到游泳池里去。如脓疱疮患者,细菌会在水里传播;脚气、烂脚丫、体癣也极容易传染。此外,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性病、淋球菌感染的病人也不要去游泳池游泳。
  “如果是在户外游泳,则要注意防晒,长时间暴晒会引起急性皮炎。”专家表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去户外游泳,应先涂抹防晒指数在30以上的防晒霜,并且每两个小时要重擦一次。另外,每次游泳时候超过两小时,要对身体进行必要地冲洗和休息。因为在水里浸泡的时间长了之后,皮肤的防护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游泳使用的毛巾、拖鞋等必须专人专用,不能与他人混用。游泳完之后,要对头发、外阴、腋下等部位进行清洗。
  “泳疾”四:妇科病
  女性游泳更应该注意防护,否则易引发妇科病。她表示,一般游泳池环境相对封闭,水的流动性差,容易造成水污染。女性在不卫生的水中游泳,脏水可进入阴道,改变阴道的酸性环境,阴道抗病机制减弱。如这种防御机制遭到破坏,则病菌即可乘机而入引起各种疾病。
  女性游泳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到水源受到污染的水中去游泳。最好选择去海边游泳,因为海水的流动性强,病菌容易被冲散,水的污染少,不容易造成感染。
  ◇天凉不要去游泳,也不要到特别凉的水中去游泳。
  ◇经前、经期、阴道及子宫的防御屏障减弱,抵抗力下降,这期间不宜游泳。
  ◇患阴道炎、急性宫颈炎、急性盆腔炎、泌尿系感染的患者,不要去游泳。
◇游完泳后不要在池边休息,因为潮湿的环境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游泳后应尽快用清洁的水彻底冲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的清洁。回家后可用护理液清洗外阴。如发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