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完成200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
(张盛剑 罗正锐)近日,笔者从水利局获悉,襄州区用两年时间,投入2000万元财政资金完成了200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工作,惠及襄州区10个镇近20万亩耕地。
调查摸底、财政支持。全区到底有多少机井、泵站还差‘最后一公里’没接上电,没能让群众满意?事后,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调查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逐村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机井电力不配套的有149处,泵站电力不配套的有52处,共计影响全区10个乡镇的20万亩耕地。为做好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工作,确保机井泵站能全面投入今年抗旱灌溉,水利局在2014年2月上旬就组织对各镇机井、泵站电力不配套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摸底。区水利局技术人员和当地乡镇负责人会同电力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本着效益至上、路线最优的原则,拿出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和预算,力争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为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民生,区委、区政府将“三万”活动与推进“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两次区委常委会研究井泵电力配套问题后,区领导下定决心,决定拿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分两年彻底解决机井泵站电力不配套问题。
先急后缓、科学规划。襄州地势周围高起,中间低平,是有名的鄂北岗地之一。机井都比较深,很多在百米以下,电泵功率大,机井用电负荷也大。基本上是一井一专变。领导小组不等不靠,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发挥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农田机井清查摸底规划工作。水利局、各乡镇、各村组均优先考虑水源有保障的、抗旱亟需解决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并积极开展1-2个台区的安装试点,为工程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严把质量、统一标准。为确保把工程建成金牌工程。工程施工期间,区委、区政府领导、水利局负责人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供电公司实施质量层层跟踪,推行标准化设计及施工,严格三级验收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规划,编制概算,积极协调外部环境。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合理选择配电台区位置,全部统一图纸尺寸,规范使用标识系统,保证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机井、泵站配电完成后及时投入了抗旱供水,2014年配电的黄集镇彭王村的太山庙泵站已停摆14年,电力配套后重新投入使用,使得该灌区12000亩玉米等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预计可增收1200万元。今年7月底8月初配电后的机井、泵站在抗旱中都及时开机提水抗旱,增加抗旱面积6万亩次。该项工程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惠及全区近20万亩耕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襄州区共电力配套207处,其中2014年配套电力109处,2015年又配套电力98处。通过给机井泵站“充电蓄能”,为今年的灌溉和抗旱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动力。经测算,用柴油机灌溉,平均每亩地每年需要152元;用电灌溉,每年每亩可节约110元。解决好农田机井通电问题,将对农民增收节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该项工程的实施,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