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企业中促增长优结构 省经信委推动“产业对接”侧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向“发展”的转变,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促进产业高质高端高效发展。
近年来,省经信委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对接,供需直挂,互利共赢”的模式,围绕钢铁-制造业、装备、新兴产业等展开系列对接活动,积极有效稳增长,集中发力补短板,以销促产、产销结合,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驶入新征程的湖北工业贡献力量。
搭台唱戏 产业对接“联通你我”
省经信委组织的全省制造业产销(定制)对接推进会上,一片火热。
150多家企业现场对接洽谈,钢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各行业供需双方充分对接洽谈,落笔、签字、握手,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现在就是要围绕商业模式的变化、消费热点的变化来服务市场,进行精准定制。”新冶钢一位负责人说,为满足客户对特种钢的特定需求,他们对2—3吨钢也会按对方要求定制。同样的情况,在东风汽车与武钢、武船与鄂钢之间精准定制的产销对接中实现。
省经信委介绍,在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省制造业上下游企业需要资源融合,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更精准的专业定制,让下游企业能够在省内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材料,上游企业能够精准生产,从而降低双方成本。
这是我省产业对接的一个缩影。“我们当好市场‘红娘’,帮企业‘相亲’。”近年来,省经信委分别开展了钢铁-制造业、新兴产业金融对接、省内企业与农网改造对接、制造业产销(定制)对接和乙烯产业链对接等系列对接活动,吸引了省内外4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成效明显。
创新运行工作机制。经济运行调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形式。产业对接创新了经济运行工作机制,提高了经济运行调节能力和水平。
建立了经济运行协调机制。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建立了重点产品产销协调制度和新兴产业增长点金融服务制度。协调武钢、新冶钢等钢企和中石化、宜化集团等乙烯原料企业有针对性制定产品销售和研发政策并实现信息共享,有效促进企业沟通衔接。制定了新兴产业增长点项目名录库,摸清企业资金需求,及时向人行及各大商业银行推介,推动银企对接。
建立了经济运行调控机制。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举办了钢铁-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产销(定制)对接活动,引导骨干企业深化合作,取长补短,联动发展,着力化解我省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矛盾,有效推进钢铁、制造业、服装等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互惠合作。
丰富了产业对接内涵。近年来,省经信委不断探索新思路,扩展产业对接的广度和深度,对接形式取得了新突破。
对接形式向个性化定制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格局和需求结构,推进产业对接由产销对接向产品合作研发和定制服务转变。对接产品向高端化迈进,对接产品在钢材、水泥、服装等一般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机器人、硅钢、聚乙烯、聚丙烯、氢气、裂解汽油等高端产品。对接产业向新兴领域拓展,既持续开展了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对接,又逐步开展了智能制造(机器人)供需对接和乙烯产业链对接。
对接范围向省内外延伸。产业对接活动从着眼于省内企业到邀请省外知名企业参加,推动企业跨省合作,开拓省外市场。
产业对接,解决了调控不彻底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解决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盲点和盲区,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实现区域内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展。
产业对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联动,搭建信息通道,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企业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效率的开展合作经营。
产业对接,解决了产业链短板的问题。凝聚更多的力量补齐产业链“断点”,延伸产业链条,按照产业链顺序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拉长产业 迎来效益稳增长
本地造的汽车,用的是外地的钢材;本地造的服装,用的是外地的纺织材料……制造业中的这种尴尬现象,通过产业对接,在我省逐渐改观。
武钢与东风联手研发高强汽车钢,奋进智能与光谷机电携手应用云机器人,新冶钢和三环集团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链上下游更加紧密,拉长的是产业,增长的是效益。
对接热度上升,企业参与积极性高涨。“深入开展上下游产业对接,既是服务企业降本促效稳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工业经济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工业产品销售。通过产销对接,供需双方在这里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帮助企业有效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钢铁-制造业对接活动现场,签订协议及意向供货量近100万吨;武钢、新冶钢等钢企与东风公司、西门子、三环集团等一批制造企业签订了直销协议,一批服装企业签订了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乙烯产业链对接活动中,促进原料供应企业年新增销量32万吨。
帮助企业提升内生动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以产销对接为契机,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研发新优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钢铁-制造业对接有效促进了钢企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签订了一批产品开发合作协议。制造业产销(定制)对接以及金融产品、电力等服务和要素产品专项对接,引导钢铁、装备制造、服装及智能制造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乙烯产业链对接带动我省橡胶塑料制品、化工机械、涂料、染料、催化剂等产业发展,扬长补短,促进千亿产业链加粗拉长、延伸壮大。
帮助企业打通原料瓶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数据显示,我省每年钢材表观消费量约为3000万吨,年产塑料制品650多万吨,纺织行业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企业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深度对接和产业联动发展,帮助企业打通原料瓶颈,就近采购,既能扩大工业产品在省内销售份额,又能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上下游产能发挥。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关键,产销对接活动对提升产业竞争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结构在优化。开展产销对接不仅是促进企业之间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形成产业链条、提升竞争力的治本之策,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围绕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的产业搭建对接平台,促进联动发展,联手做大做强,通过补短板、降成本、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向中高端、中高档迈进。
产业链条在延伸。推进上下游企业有效衔接是拉长加粗产业链的有效手段。近几年,省经信委围绕钢铁、装备、石化等重点优势产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供需、产品研发开展对接活动,倒逼原材料供应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立足于新 开创对接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省经信委将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持续开展好产销对接工作。
着眼于新时代的特征变化,立足产业对接,依靠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转换增长动力,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改善市场质量、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效率中的作用;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着眼于产业对接外延的拓展,适应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等商业模式的迅速崛起,不断创新产业对接的着力点。
围绕产品质量提升抓对接。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业产品对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和效益;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开展名优创新产品对接,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带动抓对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以舞动龙头带动龙身,促进产业链合作企业、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采取一定形式,实施战略合作、产品合作研发和产品销售;积极协调省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发布产品需求信息,优先采购省内产品和服务,提高省内产品和服务在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
围绕商业模式创新抓对接。大力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对接,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创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实现产品设计、生产、供应等全链条从线下向线上传导延伸,倒逼企业开启个性定制模式,满足用户创造需求。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抓对接。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载体,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开展产业对接,促进产业链高端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低端企业主动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产业对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取得新突破,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见到实效。”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强化领导,加强谋划。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班,把产业对接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力推进。把产业对接上升到理论层面深入谋划,强化产业对接工作的导向性和实效性,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推进。
立足常态,建立机制。政企携手,上下联动,建立上下游企业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产业对接制度化、常态化;建立供需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发布产品升级、市场需求、发展规划等,实现信息互通互动;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和产学研联动,强化优势互补,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
立足实效,创新方法。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强化企业供需沟通,按照企业不同的产品需求结构、合作意向和合作方式,分行业、分产品开展多形式的产业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切准企业脉搏,满足企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要求,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论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政策解读以及重点产品推介等产业对接新形式。
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充分研究市场,把省内产品需求吃深吃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销售策略。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从定制、运输、配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持续做好供需、产销、服务等领域的对接,擦亮服务企业的“金字招牌”。
巩固成果,总结提升。协调发改、交通、财政、商务、科技等部门,在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巩固产业对接成果。
市州荟萃
武汉
“请进来”促项目落地
武汉瞄准主导产业,积极采取“请进来”,帮助企业寻求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举办湖北·武汉台湾周半导体及汽车电子产品推介会,来自台湾的14家企业与武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广泛交流与产品推介,促进了两岸半导体及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互利共赢。举办武汉宁波周,宁波、武汉两地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信息产业参会对接、良好互动。
襄阳
建立产业对接工作机制
襄阳成立“拓展市场、产销对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该市经信委主任担任组长,分管主任担任副组长,各产业办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产销对接各项活动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督办。实施《关于开展拓展市场、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的活动方案》,对行业内对接活动、跨行业对接活动明确具体科室,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专题对接活动。
宜昌
要素对接为企业解难忧
宜昌实打实听取企业呼声,优化服务方式,推动要素对接。南玻光电公司是城区用气大户,为控制成本,降低天然气进厂价格,企业多次与供气方协商,效果不佳。了解情况后,该市经信委立即跟踪协调,一次次到供气公司衔接沟通,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供气方与南玻光电公司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下调气价,为企业一年节约了600多万元。
黄石
政策支持促产业深入合作
黄石加强政策支持,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了《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每年两次对当年积极组织承办、参加供需对接、产业合作等活动的行业协会给予10万元的补贴;对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的工业企业按展位费的50%给予最高10万元的展位补助,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推动了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扎实开展。
荆门
“走出去”寻找广阔天地
荆门对外交流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博览会、研讨交流、考察学习等机会,对外展示荆门企业,掌握了解行业动向,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去年以来,组织15家企业分别参展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向世界展示“荆门制造”。截至目前,共有22家企业成功“走出去”,海外投资规模达到1.76亿美元。
孝感
专场产需对接活动精彩纷呈
孝感积极组织专场产需对接活动。近两年来,组织了20多场产需对接活动,累计参与企业600多家,签署对接协议217份,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去年以来,围绕国家农网改造项目,组织电气生产企业与电力部门开展对接,汉光电气公司已通过竞标获得500万元产品采购权,还展开乙烯对接、制用罐企业对接和包装企业对接等5场专场对接会,扩销2亿元。
十堰
“对口协作”促产销
十堰以南水北调为契机,组织“京津冀对口协作”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的沟通联系工作,促成京津冀知名企业家到十堰考察投资。依托“十堰制造”进京推介活动,与京津冀地区开展“十堰制造”销售、宣传和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家赴京学习考察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先进工艺、技术、销售和管理经验,并洽谈合作事项。 (吴方军 周开斌 刘良博 陈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