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开班培养汉绣创新人才 招生条件很苛刻

21.10.2014  14:03

  汉绣每年仅数百万的总销售,与苏绣、湘绣数亿的销售额差距甚远,汉绣的出路关键是创新和形成产业化。昨日(10月20日),湖北首届汉绣高级研修班“楚凤一期”在武昌湖北省纺织培训中心开班,培训汉绣精英人才。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的学员,均为专业刺绣人员,其中不少“身怀绝技”。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担任研修班“班主任”。她透露,此次招生苛刻,必须获省级两个以上奖项,及从事汉绣相关工作10年以上才符合招生条件。

  49岁的康秀丽来自武昌昙华林汉绣基地。她说,自己绣了大半辈子,这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的培训。去年,她以著名画家唐小禾名作《在大风大浪中前进》油画为原稿创作的刺绣分获全国“百花杯”铜奖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据举办此次培训活动的省经信委轻纺处负责人黄敏鸿介绍,近年来,汉绣在逐渐“复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作品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但与苏绣、湘绣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创造力不足、鉴赏品位不高等方面。

  据去年完成的《汉绣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汉绣最突出的症结是产品创新。据了解,目前三镇绣工有数百人,大多数绣工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绣出中低档次的绣品,而能自行设计并进行刺绣者则更少。

  湘绣素雅如水墨画,图案纹饰的装饰性强;苏绣针法细腻,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名满天下。与这两大绣种相比,汉绣则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色彩浑厚艳丽。杨小婷说,“守旧”,汉绣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只有创新才是出路。传统汉绣在人物题材方面是弱项,此次培训和研讨的就是攻克汉绣的肖像难关。

  据了解,汉绣来源于楚绣,楚人崇凤,此次培训班班名源于此。杨小婷说,希望“楚凤”能一期期办下去。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