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环保作假 干部终身追责
地方环保作假 干部终身追责
人民日报记者 孙秀艳
■追溯3年前政府造假的责任,不仅在于事件本身要有公正的处理,更给了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干部环保终身追责的大幕已经开启,那些为“积攒政绩”牺牲地方环境、牺牲百姓利益的短期行为,即使一时间有助于为官前途及“钱途”,但最终难逃法律与制度的惩处
环境保护部最近的一则通报,让陕西礼泉县政府成了新闻的主角。
6年前,陕西省环保厅批复礼泉海螺水泥公司的两条4500吨/天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环评报告书。批复明确要求:以整条生产线的边界确定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600米,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的5个村庄253户1199人的搬迁安置。
在礼泉海螺申请试生产过程中,礼泉县政府出具承诺函,承诺已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200多户居民搬迁任务,其余的近期可签订搬迁协议。在申请竣工验收过程中,礼泉县政府两次出具情况证明,先是说250户已完成搬迁工作,随后说涉及搬迁的下韩新村124户重新规划实施搬迁完毕,未搬迁的一条街道距离厂区约600米,且处在上风位置。
有了政府作保,2012年5月,礼泉海螺通过该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然而,2015年10月至12月,环保部委托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对礼泉海螺水泥进行调查,现场核实发现,需搬迁的253户居民,到现在还有181户尚未搬迁。
说实话,虽然地方政府为工业项目上马对环保部门遮遮掩掩的事情并不鲜见,但看过这则通报,还是让笔者非常吃惊。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扯谎,当时的礼泉县政府“坚决捍卫企业利益”的决心和勇气确实了得。
公然扯谎背后,我们看到了地方急于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点开县政府官网,将自己定位于“特色工业强县”的礼泉,背景图片正是礼泉海螺水泥的外景,足见该企业在当地的地位。
众所周知,水泥属“两高”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即便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为了保障周边百姓健康权益,卫生安全防护距离绝对是道红线。有了搬迁承诺,项目才能上马,完成搬迁才能通过竣工验收,合法生产。然而,礼泉县政府几次三番出具虚假证明,人们不由得追问,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企业,谁是受益者?
“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2012年这一事件发生时,尚未修订的环保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造假者又何尝关注过,事件曝光前的这三年,尚未搬迁的百姓每天要忍受怎样的污染?在这一造假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员置政府公信、环保责任乃至百姓健康于不顾,必须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环保部在通报中表示,“坚决查处在礼泉海螺试生产和竣工验收工作中涉嫌失职、渎职和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追溯3年前政府造假的责任,不仅在于事件本身要有公正的处理,更给了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干部环保终身追责的大幕已经开启,那些为“积攒政绩”牺牲地方环境、牺牲百姓利益的短期行为,即使一时间有助于为官前途及“钱途”,但最终难逃法律与制度的惩处。
这则通报给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为官一任,牺牲环境换取政绩的路子已难走通,只有踏踏实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实实在在为民谋利,才能有自己的前途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