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溶洞造成汉阳工地地陷 正全力搜救被埋人员
图为塌陷后的工地
记者许魏巍摄(实习生黄骋)
长江日报讯(记者岳源)前晚9时许,汉阳鹦鹉大道锦绣长江楼盘工地生活区地面突发塌方,2名木工遭埋压。经多部门长达20余小时的救援,截至昨晚7时记者发稿,仍未发现2名工友踪迹,救援仍在进行中。
昨日上午9时,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工地居住区内许多工人正携带生活用品撤离。
事发地点位于一排工棚中部,经过彻夜救援,最开始10多平方米的塌陷区域已被挖成百余平方米的大坑,深约5米。
事发时居住区内多幢工棚住着数百名工人。一名目击者告诉记者,前晚9时10分左右,2名工人在事发地旁的宿舍内讲话,还没说两句,他们脚下的地面突然塌陷,2人掉入坑内。记者从工友拍摄的照片中看到,起初塌陷区域只有10余平方米,但深不可测。
据了解,被埋2人中,1人是来自汉川的23岁男子小潘,另一人是40多岁的陈师傅,来自红安,2人均为木工。
事发后,市建委、汉阳区相关负责人,及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的救援人员立即到场,与工地方面紧急商议救援方案。
记者从一名家属提供的视频中看到,事发后不久工棚两侧入口已被封锁,数十根钢管架在坑洞上,许多工人戴着头盔,站在上面向下观察。多名工人身系安全绳下到坑洞底部,将掉进坑里的杂物用编织袋往地面运送,搜救被困工友。消防官兵也在一旁调试装备,准备入坑救援。
参加救援的消防力量来自汉阳、墨水湖、特勤等多个中队。支架搭成后,一名消防队员将安全绳系牢,携带生命探测仪,顺着支架慢慢往下爬。生命探测仪显示:底下有人!消防官兵继续下行,踩在坑底泥土上时,却感觉到土质十分松软,不够支撑体重。因此,救援进行缓慢。遇险木工小潘的妻子事发后赶赴现场,她告诉记者,事发时小潘父子在同一间房内,父亲看着儿子掉入深坑,“刚开始坑只有2米多深,但下面很多泥水,他爸爸看到儿子在挣扎,扔过去一根电线试图让儿子抓住,但仍没能救起儿子。”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从汉阳区有关部门获悉,事发后3名地质专家连夜在现场调查分析,定性该塌陷为溶洞性地质灾害,系地下土层形成空洞后无法支撑地面重量,导致坍塌。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事发地的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为避免再次塌陷引发更多人员伤亡,正加紧制定进一步救援方案,同时平整地面,因此救援进展缓慢。
链接>>>
溶洞灾害难以提前发现
“武汉发生的溶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城市建设均有关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万军伟昨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地下本身就有石灰岩溶洞,加之与长江相邻,“东西走向的石灰岩与南北走向的长江交接之处,地下活动强烈,容易发生坍塌事件”。
“要完成提前勘探,以目前技术很难实现。”万军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溶洞的坍塌一般因为水沙失衡,可能由于建设而抽取了地下水,或是修建铁路、公路增加了地表重量,而暴雨、地震等极端天气也会导致其失衡而形成坍塌。
建设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坍塌的可能,应考虑注浆填充地下空间,或加固地面土层,防止坍塌事件发生。
他建议,现在应避免盲目救援,以防二次坍塌。应做好勘探,提供基础方案,再行救人。(记者耿尕卓玛 岳源)
(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