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湖北军团”成果稳居全国第四
图为:武大李德仁、刘经南院士及其团队部分成员在大会现场 (通讯员何莲摄)
楚天金报讯(记者解鸿震 通讯员田志康)昨日,随着2014年国家科技奖名单一一揭晓,湖北省的27个获奖项目也全部出炉。跟2013年相比,获奖总量下降3个,但此次我省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人)的获奖项目连续5年在全国排位第四。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是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团队。这也是我省首次获得该奖。华中科技大学也表现不俗,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6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与2013年的30项相比,2014年我省获奖数量减少3项。据悉,这与我国科技奖励整体数量呈下降趋势有关。湖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针对政府奖励数量过多、科技奖励结构不合理、评价标准不尽完善、对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励不够、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力度不够等问题,我国正在开展科技奖励改革。改革方向很明确,就是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服务国家战略、倡导科研诚信、弘扬科学精神。
亮点1
武大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团队
万里高空 看清地上斑马线
知道中国的高分卫星和北斗导航系统么?高分二号分辨率已达到亚米级。这个分辨率下,它拍摄的北京西直门照片可以看到斑马线;北斗导航系统已覆盖亚太地区,它可以在地震中发短信到受灾群众手机上,可以告诉渔民的家人,渔船到哪里了。
奇迹的创造者,是武汉大学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团队(以下简称武大团队)。该团昨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也是我省首次获得该奖。
武大团队在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三位院士带领下,依托1989年成立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998年成立的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和培养了大批人才。经过25年的发展,该团队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78人,先后培养了2名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7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973首席科学家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武大团队在国际上首创测量误差处理与可区分性理论,解决了测量学中的百年难题,研制了遥感卫星精确定位处理系统,在核心元器件受限条件下,将我国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直接定位精度从300多米提高到10米以内,使资源三号卫星测图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了北斗及全球各类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定位及相应的服务系统,将北斗定轨精度从5-10米提高到2-3厘米,处于国际前列;攻克了雷达遥感地表形变监测核心技术,将精度提高到毫米级国际领先水平;研制了支撑“天地图”的虚拟地球系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够提供数字地球系统服务的国家;率先提出了3S集成理论,并研制了我国第一代遥感军事应用装备,满足了国家亟需。
(记者宋锐 通讯员吴江龙)
亮点2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
最牛油菜 种遍大江南北
湖北是油菜种植大省,其中不少种子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此次由该所王汉中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这种油菜种子已推广种植3100多万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7亿元。
据王汉中介绍,我国菜子含油量偏低,平均41%左右,比加拿大菜子约低4%。提高含油量,成为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王汉中团队研制的含油量达64.8%的特高油品系YN171,刷新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育成了高含油量、双低、高产、多抗、广适油菜新品种5个。其中,“中双11号”是世界上首个集高含油量(49.04%)、高抗倒伏、抗菌核病为一体的双低油菜品种,并被同行专家誉为我国“迄今最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已连续5年被农业部选定为国家主导油菜品种。
(记者解鸿震 通讯员余波)
亮点3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技术
工人遇险 安全帽嘀嘀叫
地铁工地与其他工地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信号,安全施工成为难题。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丁烈云教授团队完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成套技术及应用”应运而生,昨日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主要成员和完成人之一周诚博士介绍说,这套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风险识别。“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当工人靠近危险区域,系统安装在工人安全帽的设备会发出‘嘀嘀’警报声。在施工隧道里底部和顶部安装了预警系统,相当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双眼睛收集数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电脑甚至手机上可以实时监控。
据了解,该项目从2008年起就已经在武汉地铁施工中进行安全预警,武汉地铁2号线、4号线、3号线、6号线及刚开工的7号线、8号线都运用该系统,目前它监控工地共有78个。
(记者王友和)
湖北27项目获奖
■在鄂单位主持完成:17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我省参与完成:10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民企“鼎立”待何时?
楚天金报讯 看着国家科技奖的获奖名单,不论是湖北省的,还是省外的,稍一对比,不难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均是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唱主角,即使是企业,也是央企或大型国企。像华为这样的实力型民营企业,堪称凤毛麟角。
不错,像自然科学奖这样的奖项,属于基础学科研究方向,高校、院所占优实属正常。但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本该由企业发力,却大多仍由高校、院所作为“第一完成人”,偶有央企或大型国企抢了头把交椅,民营企业的身影少之又少。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国家科技奖,全国高校摘走近六成;而在湖北,在17项由湖北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人)的奖励中,高校占11项,占比超过六成。
造成这种局面,似乎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民营企业不重视科研。殊不知,每年会有多少科研资金投向高校、院所;随之而来的,会有多少科研人才和领军人物向高校、院所聚集。反观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除能争取到一小部分政府科研资金外,大多科研经费来自企业本身。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更是关键所在,因为他们站在市场最前沿,离市场最近。由市场驱动的核心技术一旦被企业所掌握,其技术价值将不可估量,“财”力四射。
所幸,近年来,湖北省在科技改革方面不断尝试。以科技资金改革为例,为鼓励企业更多投入科研,由“前补助”改为“后补助”,只要你掌握核心技术,并取得良好市场效益,就直接给予丰厚补助。2013年底以来,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及其实施细则。今年,还将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一系列动作,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民企将是最大受惠者。
再看全国,2014年,我国重大科技改革启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并将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科技界前所未有。
或许终有一天,在国家科技奖名单中,民企能与高校院所、央企国企“三分天下”。
(记者解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