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下(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12月8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水下(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黎朝斌,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以及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所所长姜波主持。黎朝斌局长在致辞指出,“十二五”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于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2014年,我省在全国又率先成立“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化厅、文物局高度重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四片两区一水一线”的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在管理机制创新、重点项目推进、跨界合作交流、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2015年,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了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他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和重点,与相关省(市)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内水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负责同志在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并介绍了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提纲)编制有关情况,与会代表结合本省(市)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和工作情况,围绕“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研讨。
柴晓明主任在讲话中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各有关省份开展的内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全国内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由于起步较晚,在理论方法、规章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他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要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密切联系相关省(市),结合内水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积极探索内水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与技术创新,凝练并推进重大项目与科研课题;相关省(市)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结合本地区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情况,在水下文化资源分布摸底、水下监测与展示利用等方面作出新成绩。
本次研讨会是全国首次就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召开专题会议,对于我国内水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省将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按照会议要求,及时汇总并研究各省(市)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为科学编制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共谱“十三五”新篇章作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