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门匾现错别字 已悬挂近10年

10.04.2016  19:05

国子监大街门匾出现错别字

  国子监大街院口的门匾上是否写错了字?近日,市民杨先生经过国子监大街时发现,临街一院落的朱红大门上悬挂着一块门匾,上面用繁体字赫然题写着“聖人鄰裡”四个字。有着书法行业从业经历的杨先生对文字极为敏感,他当时便意识到“鄰里”的“”被错写为了“裡面”的“”!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国子监大街49号,发现该牌匾依然高挂。据其所属单位安定门街道介绍,2007年设立该牌匾主要是为了鼓励院内居民和睦相处,并未考究其书写方式是否正确。古汉语专家证实牌匾上的字确实是写错了,究其根源,是题写者没有弄懂汉语的繁简变化,误用了“”字。针对这一争议街道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作出改变。

   现场

   国子监大街门匾错字

   不少游客提出疑问

  杨先生介绍,在繁体字里,“”和“”(“”为“”的异体字)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最初是指乡村的居民聚落,后来也指称城市中的街坊、巷弄。如今北京还有许多以“”命名的地名,诸如平安里、松榆里、安贞里、永安里、蓟门里等等。但是,由于不明繁简字的关系,人们常常将“故里”的繁体字误写作“故裏”或“故裡”。2008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该年度大陆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名列第四的即是:“故里”误为“故裏”。

  “要是一般的地方也就算了,这条胡同毗邻孔庙和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胡同里每天都有无数熙来攘往的游客经过。尤其是熟悉繁体字的港澳台游客,被他们看到难免会闹笑话。”杨先生建议相关单位尽快把这个字撤换掉,并加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普及,毕竟“不了解繁体字就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自从2007年安定门街道和国子监社区配合东城区集中整治国子监街起,为了恢复整条街的历史原貌,在做好文物单位修缮的前提下,街道对沿街的各个院落进行了统一的整理,49号院门口的这块牌匾就是在这时被悬挂起来的。“我们街坊对于这个门匾都是很欢迎的,毕竟看起来挺气派。”居住在这里超过30年的王阿姨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国子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因为不少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确实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曾经问过,最后一个字是不是存在问题。”不过对于游客的提问,该负责人坦言只能去跟相关部门沟通,毕竟门匾的设立并不是由社区负责的。

   回应

   设立门匾原为鼓励邻里和睦

   将研究是否撤下或修改

   作为牌匾的“所属 单位,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表示,9年前悬挂这块匾纯属出于鼓励邻里和睦的目的,门匾确实是自主设立的,并未经过更多的考究。

  安定门街道宣传部部长佟影表示,2007年在集中整治之后,为了促进该院内各住户之间的互相团结,街道出资在院口设立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牌楼,上面悬挂着“聖人鄰裡”的牌匾。至于为何书写繁体字的疑问,她表示:“因为当时考虑到国子监街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这样的书写方式更能与整条街的风格相吻合。

  对于外界关心的牌匾字体是否准确的问题,她表示,街道方面确实并未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佟影表示:“当初设立的时候,没有找相关的文字专家进行过确认,‘裡’字这么书写是否正确,确实存在疑问。

  佟影表示,近期将开会研究决定,“未来几天,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在实地考察后,将开会研究一下如何处理。可以确定的是,这块门匾本身一定会出现变化。”佟影对北青报记者说道。至于其撤下还是更换佟影表示,两种可能都存在。她说:“我们研究后会拿出一个最终的方案。

   专家

   门匾弄错是没搞懂

   汉字的繁简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孟琢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该门匾的“”确实有误,而错误源于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人们使用繁体字时没有弄清楚各字的源流和变化。他认为,上面用繁体字题写着“聖人鄰裡”,其实应该用“”。在繁体字里,“”和“”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二者简化时都作“”,现代人在使用时常会混淆。

  孟琢介绍,繁体字的“”,是指人群聚居的地方,也指称城市中的街坊、巷弄。 “”为 “”的异体字,即“”由上中下结构变成了左右结构,它的本义是指衣服的内层,现在还有人把衣服的内层称为“里(裏)子”。“汉语中,类似一个简体字实际对应多个繁体字的现象其实很多的,如果不了解汉字的繁简变化,就很容易出这种错误。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