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掌门”贪腐频曝光 官员:谨防改革做政治秀
国企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自上海打响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之后,截至9月19日,全国已有上海、广东、北京、江苏等17个省市发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呈现“遍地开花”态势。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一些国企高管在改制过程中打着改制的旗号把巨额国有资产偷偷占为己有,地方国资改革还存在重复性高、可操作性不强和含金量不足的问题……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已经开启,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规范国企治理结构、增强国企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国石化则成为本轮改革的“先行者”。中国石化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增资引进25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以1070.94亿元出让了旗下销售公司29.99%股权,中国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除中石化外,中石油、国家电网、交通银行等也在推进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然而,由于在改制过程中缺乏监管力度,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国企改制猫腻多多。
近日,媒体披露,广州市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多年来闪转腾挪、空手套白狼,将2.8亿元之巨的国有资产收入囊中。此外,张新华还涉嫌大肆收受民企贿赂9780万元人民币、238万元港币,总共近4亿元的涉案金额创下广州公职人员贪腐的最高纪录。无独有偶,广西国发林业造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明明等人则涉嫌利用改制、转让和拆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和拆迁补偿款近7000万元。
安明明、张新华等“国企掌门”贪腐案曝光,为防范国企腐败敲响了警钟。
中信国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遭到质疑。8月6日,中信国安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国安集团引进5家战略投资者,以现金增资扩股的方式完成了改制工作。有分析指出,国安集团此次改制后,以其最新注册资本金71.6177亿元测算,引进森源集团等民企的增资,相当于每份注册资本价格仅为1.41元。亦即,上述5家民企合起来共耗资约56.6亿元现金,获得了净资产155亿元的国安集团近80%的股权。这场交易不对等的股权改革引发了新一轮国有资产流失的激烈辩论。
专家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将涉及大量国有资产、股权的出售,需要对国资重新进行评估、定价。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评估定价机制,只是关起门来小范围引进民企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公开竞价竞争,那么,一些国有资产的评估定价很可能被相关利益方所控制,造成国有资产的低估、贱卖,沦为个别富人的盛宴,甚至会因为利益的交集而产生腐败的现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这就要求国有产权或资产的转让必须公开透明,杜绝任何暗箱操作行为;强化顶层设计,扎好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篱笆”,预防和严厉惩治腐败。
涉及国有资产监管的部门应当好看门人,决不能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某些人浑水摸鱼的池塘。专家建议,应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增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应完善国有资产转让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加强评估监管,实现阳光化、透明化操作,可以考虑引入责任终身追究制,给所有相关责任人戴上“紧箍”;在能源、矿产等重要战略性资源产业,更要强化监管。
地方国企改革遍地开花 谨防攀比速度、只刮“一阵风”
就在中石化混改进行得有声有色时,地方国企改革也势头正猛。截至2014年9月19日,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北京、青海、广东、安徽17省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徐州、无锡、嘉兴、濮阳等地也公布了市级国资改革意见。此外,不少省份虽未明确发布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但已经展开国资改革进程。地方国资混改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在此轮地方国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重头戏。据不完全统计,上述17个省份中,有7省市已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时间和指标。分析指出,目前地方国资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操作手段为企业公司制改革、探索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鼓励民资参与国企改革等方式。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直言,目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仍缺乏实质性措施,需要进一步推动。
据悉,未来国资改革将会按照先易后难、先竞争后垄断的顺序逐步推行,而竞争性行业将是接下来国企改革的先行领域。广发证券近期发布研报指出,从央企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来看,央企主要集中在上游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行业,以及金融、物流运输、公用事业、国防等行业,而地方国企则分布在公用事业、饮料、媒体、汽车等行业中下游及竞争性较高的子行业。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认为,目前各个地方紧锣密鼓、争先恐后出台改革方案,在这个热潮下,国资改革必须要冷静思考。这次改革相当于一次大的“战役”,不能轻率儿戏,搞速度攀比。速度并不代表态度,不要觉得速度越快态度就越积极,速度越慢态度就越消极,特别是要注意不要“刮风”和“做政治秀”。
由于国家顶层设计还没有出台,所以各省市虽然出台了那么多深化改革方案,真正有含金量和实质性的东西相对有限,不少实际上是政治表态成分更大。顶层设计需要时间,需要设计总体思路和大框架,也需要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操作流程。彭建国说,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操作细则没有出来之前,地方上盲目大搞可能会出偏差。只有根据中央的顶层设计,根据地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摸石头,才能使改革有序推进,否则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如果把国企改革这根“硬骨头”分拆,完善公司治理无疑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央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制度,则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6月23日,中石油宣布集团公司董事会正式成立。随着中石油首设集团董事会,国资委直属央企董事会试点范围再次扩大。据记者统计,国资委直属的113家央企中,目前已成立董事会的央企共58家,占比51%。除中石油外,还有最早的试点企业宝钢集团,以及之后的中粮、保利、大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鞍钢集团等。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还有多家央企在筹备相关事宜。今年7月份,国资委宣布在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其中包括规范董事会制度试点工作。
央企董事会试点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其倡导者、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不掩忧虑,“现在我反而不希望他们推进太快,一旦现有试点单位有一家出了大毛病,就会把这套制度全否了。”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也认为,目前,央企董事会的人员结构还不是很完善。董事会容易存在受限于行政级别而影响平等议事的情况,真正的公司董事会应该实现充分讨论、平等商议,最后达成共识。以最新宣布成立董事会的中石油集团为例,董事会共由八位董事组成,其中内部董事两名,分别是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集团总经理廖永远。外部董事五名,分别是路耀华、李庆言、李毓华、金克宁、黄龙,另有一名职工董事汪世宏。八位董事中,外部董事占据五个席位,占比过半,且多出自能源系统管理层或央企高管。其中,路耀华曾任国家煤炭工业局企事业改革司司长,李庆言、李毓华都曾出任其他央企的外部董事,金克宁、黄龙则分别在中国化学工程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出任要职。根据以往的央企董事会任命披露信息,中盐总公司、鞍钢等多家央企的董事会人员组成结构与中石油相仿,外部董事占比过半,但大多来自于国有资本体系。
外部董事的职责一般包括在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干部人事以及薪酬等方面进行监督和参与决策。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董事会对形成内部制衡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并不掌握人事任免、薪酬制定等关键职权;而在制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利润分配方案、年度预决算方案等方面,董事会并未获授权进行管理。
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决策失误或是央企高管贪腐,是由外部董事参与决策或监督而发现、避免的。”长期关注央企发展问题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说,外部董事如果在一些问题上坚持反对意见,有可能被视为“刺头”,要么直接被剔除出董事会,要么“即便被保留董事身份,也基本上会被架空”。
董事会试点最大的毛病是董事会虚化。董事会缺乏对经理层的实质性制约权,经理层在部分重大投资决策上与董事会的矛盾,对董事会排斥与抵触的做法让部分央企董事会“花瓶化”的隐疾浮出水面。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隔阂,根源在于董事会实质上没有任免经营层的权力。国资委代表出资人组建央企的董事会,董事会拥有任免考核经理层班子的权力,但由于央企的政治属性和党管干部原则,央企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副总经理均进入中组部或国资委的干部序列。董事会既然对经理层没有约束力,那经理层自然会更倾向于对任命自己的党政单位负责。
部分央企的经营层对国资委派驻集团的外董不以为然,国机集团的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在企业都希冀通过重组或收购实现高速发展的今天,巨额投资活动越来越多。有些外董对上会的投资议案理解不深,迟迟不敢拍板,甚至保守起见投了反对票,在客观上耽误了最好的投资时机,“这种董事会僵化的做法在拖企业发展的后腿”!
央企董事会制度未来应该更加完善,具备更独立的决策和监督职能,以及更明确的权利和责任。现在的国资委管得太具体,国资委应该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认为,央企董事会需要外部化、公开化、专业化,外部董事要尽可能地与企业没有利益关联,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并且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据悉,在落实董事会职权问题上,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关于央企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工作方案。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有望使央企董事会实至名归。(综合相关报道)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