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深山里的“小故宫”

03.07.2014  08:38

    新华网武汉7月2日电(记者谭元斌)“将来,这里的文物、草木和菊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指着一片翠绿的菊花苗,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副县长陈飞憧憬地说。

    陈飞是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在咸丰县挂职副县长。去年以来,作为解说人,他在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土司城遗址上接待了许多探访者。

    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代初期,明代末期扩建,辟3街18巷36院,包括衙署区、宗庙区、军事区,以及书院、花园、养马场、狩猎场等,占地100多公顷。作为这座城的主人,覃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十八代,历位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

    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

    陈飞表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考察完唐崖土司城遗址后,曾发出“北京有个大故宫,这里有个小故宫”的感慨。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近日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文本,确定由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老司城遗址与贵州海龙囤遗址联合代表土司遗产,作为中国唯一项目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最大价值在于清晰、完整。”咸丰县申遗办副主任白斌说,土司城的核心区保存得很好,而且规模很大。

    沿着唐崖土司城遗址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青石板路徐步缓行,历史的厚重感怆然而生。《咸丰县志》记载:“明万历天启年间,土王覃鼎屡建战功,声威显赫,夫人田氏精明能干,治理有方,土司城修整一新。”站在古老的石牌坊前,仿佛依然能够感受到唐崖土司当年在鄂西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陈飞说,石牌坊上的文字和出土的文物证实,唐崖土司曾参与平定明代末期西南土司叛乱,“土司城规格之高,显然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

    据介绍,石牌坊为覃鼎夫人田太祖赴峨眉山礼佛后所建。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其座驾为白象。石牌坊上的象头雀替表明,唐崖土司极有可能信奉佛教。

    不过,在城市构造上,唐崖土司城摆脱了“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教条,无论是城墙还是道路均随形就势,体现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道教思想。

    石牌坊上的“哪吒闹海”图案极为罕见。图案显示,哪吒手持混天绫,右脚踩在正欲跳出水面的鲤鱼之上。陈飞说,龙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征,石牌坊巧妙地将龙改为鱼,避免了对皇帝的不敬,“在已知的建筑寓意图案中,仅此一例”。

    据测量,唐崖土司城能够确定的街道为3.5公里,是目前已知城市明代道路格局中最长的。唐崖土司经历了覃鼎时期的极盛之后,逐步走向衰落,令人唏嘘。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则让湮没的唐崖土司城重获新生。去年3月,咸丰县启动申遗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过去,唐崖土司城遗址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在保护好遗址的前提下,当地对原有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并种上200多亩菊花。陈飞说,为避免损害遗址,大部分材料都靠人力搬运。

    京杭大运河近日申遗成功的消息令当地人振奋不已。白斌说:“唐崖土司城遗址将是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的一个核心板块。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