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13岁少年家里和酒店的菜都不吃 除夕也点外卖
妈妈吐槽:儿子一年至少有265天在吃外卖
9日中午,53岁的张萍从卧室里叫出儿子明明,饭桌上早已摆好了清炒菜薹、蒜苗炒牛肉、藜蒿炒香肠3道时令菜肴。儿子看了一眼,掏出手机,点了一份广式腊肠煲仔饭。
20分钟后,门铃响起,煲仔饭送到。一家4口人坐在一张餐桌上,场景却显得有些怪异:张萍、丈夫和女儿吃自家做的饭菜,明明端着外卖狼吞虎咽。这样的场景去年在张萍家屡次出现。她算过,一年365天,孩子至少有265天点外卖。
外卖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吗?张萍心里有不解、有对孩子健康的担心,更有失落:孩子看不上自己做的饭了。“还是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因为里面有妈妈的爱。”这句话是明明9岁时说的,张萍感动了4年,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为了外卖 母子二人几近拳脚相向
明明的餐盒内,除了米饭,仅有两棵白菜和十几片腊肠。“你尝尝香肠,比腊肠好吃多了。”张萍给儿子夹了一块,明明端走碗,抵触地说不想吃。张萍不再坚持,还在过年,她极力避免家中“硝烟再起”。
明明接触外卖是在2016年初,当时他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初明明偶尔点外卖,后来他找各种理由点外卖,最近他几乎非外卖不吃。今年寒假,在1个月时间里,明明吃家里的饭不足5顿,其余全部是外卖解决。送餐员像打卡一样,每天定点到张家“上班”,张萍和部分送餐员混得脸熟。
2月7日,外卖问题让母子二人矛盾达到顶点,张萍当着明明的面用脚踩烂了外卖,双方差点拳脚相向。后来,两人口头约定:等保姆阿姨过完年来家中做饭,明明就不能点外卖了,只能吃家里的饭。
四星级酒店菜肴敌不过外卖
吃饭间隙,张萍忍不住问明明:“外卖的菜没有家里好,品种也不多,你为什么要点外卖?”“方便、好吃。”明明头也不抬,一心“对付”煲仔饭。
张萍承认,外卖确实方便,足不出户,送餐到家。从肯德基、麦当劳西式快餐到广东煲仔饭再到本地烧烤,明明几乎把所有外卖品种点了个遍,有时一餐点几个品种,吃不完就直接扔掉。寒假期间,明明每天睡到上午11点,还没起床就在手机上下了单。晚上玩游戏到深夜11点,只要饿了,他就点外卖当消夜。张萍清楚地记得,除夕晚上,明明点了烧烤在家吃,大年初一中午和晚上,他点的都是肯德基。
说外卖好吃,张萍不认可。明明的父亲在江岸区经营一家四星级大酒店。去年9月,明明姐姐的工作室开张,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到酒店吃饭。餐桌上有二十几道菜,明明只简单吃了几口,出门就拿手机下单点外卖。
为了留住儿子的胃,从而留住他的心,张萍本人下功夫精进厨艺,家里前后更换过3任住家保姆。春节期间,保姆阿姨回老家过年,明明又理直气壮点外卖。
家庭教育夫妻二人相左
煲仔饭还有一半,明明把餐盒往桌上一推,进房间了。张萍说她家庭条件不错,明明平均每餐的外卖费用达到80元。明明个子高,身体不算壮,80元的外卖明明吃不完,家里没有其他人吃,只能倒掉。
每餐80元钱对张萍的家庭而言是一笔小数目,明明的父母除了经营一家四星级酒店外,还有数套房产、千亩果园。现在孩子每天随身带千余元零花钱,但张萍直言看不惯儿子的浪费行为。
1964年出生在武汉周边农村的张萍挨过饿,受过穷,知道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孩子在我这里拿不到一分钱。”可是明明的父亲却截然相反:“如果连吃都不能满足孩子,孩子生活该多么乏味。”只要孩子把钱用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上,他就全力支持。父亲源源不断为明明的电子账户打款,方便孩子吃饭。张萍夫妻二人沟通过,但没有结果,谁也没能说服谁,夫妻俩各行其事。
外卖袭来令母亲感到失落
无法劝阻儿子继续点外卖,张萍只能四处查看外卖的卫生情况。她告诉儿子,外卖多作料,口味重,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儿子对此说法无动于衷。张萍告诉记者,2016年夏天的一天,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明明点了烧烤后,半夜开始腹泻,整宿都没睡,家里两张床都搞脏了。第二天,张萍带明明到武汉儿童医院打吊针,明明的身体才渐渐恢复。张萍怀疑明明腹泻和他吃了不干净的外卖有关,明明却“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久后就继续点外卖。
张萍的同学王丽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王丽的孩子23岁,大学毕业,正在实习。从他2016年接触到外卖开始,家里做的饭他不再看一眼。全家3口人,每月收入不足5000元,但孩子像着了魔一样天天点外卖。
一次,张萍和王丽在江岸区香港路相遇,王丽向张萍问了一个两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孩子是吃妈妈饭长大的,为什么现在对妈妈做的饭这么嫌弃?”
一盒外卖导致了母子二人关系的变化——明明不愿意让张萍管束,疏远了妈妈,王丽母子很少交流。“原来我们可以靠吃什么寻找话题,现在不用问了,反正孩子也不吃。”
外卖争论实则反映亲子关系
“外卖争端需要靠亲子关系去化解。”武汉首届十佳班主任、天一街小学许鸿老师说,新事物的核心装着不变的家庭教育观念。在许鸿看来,除开家庭经济因素外,无论是明明还是王丽的儿子,都与各自母亲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
目前,孩子的独立人格形成时间提前,家长和孩子要平等沟通。“沟通不是我们常说的‘嚼’,让孩子做什么,而是交流意见。”许鸿的观点引发张萍的共鸣。一次明明和张萍的对话中,明明说张萍对他人都和蔼可亲,而对自己总是不耐烦。
另外,对于孩子金钱观的教育,许鸿建议夫妻双方一致,并且适当限制。“父母意见不一,孩子倾向于利己的一面,不能受到教育。”许鸿说,孩子一旦花钱没有节制,日后恐怕难以克制自己。
一盒外卖引发了家庭的争端,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的家庭是否也遇到类似情景?欢迎您致电武汉晚报新闻热线027-82333333说出您的故事,我们一同探讨新事物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带来的变化。(文/记者姚传龙 付豪 实习生李凤英 图/记者杨涛)
(应当事人要求,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