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一城管员28年集报3000余种 含双面丝绸报

08.07.2014  16:33
图为熊军武在展示1949年10月1日以及10月2日出版的双面丝绸版《人民日报》,也是世界上第一张双面丝绸报纸。 尚华珍 摄 图为熊军武在展示自己收藏的1880年7月初五日出版的《申报》,它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尚华珍 摄

  中新网襄阳7月8日电 (尚华珍 汪珊珊)湖北襄阳樊城区米公城管执法中队队员熊军武痴迷集报28年,共收藏中外报纸3000余种、6万余份,还自办集报馆供乡亲们免费阅读。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了熊军武办的集报馆,在襄城区铁佛寺社区熊军武的家中,一间2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床上、桌子上、箱子里全是用塑料薄膜包装好的报纸,尤其是放在桌子上两摞高约1米、宽约20厘米并将其分类整理好的报纸,虽然不少报纸因年代久远,已经陈旧泛黄,但依然保存完好。

  熊军武告诉记者:“我从16岁开始集报,至今已有28年了。我的老家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读书、写作、画画。但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投身军营。退伍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十几年来全国各地都跑遍了。22007年定居襄阳并参加工作至今,但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写作的梦想,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搞写作。

  熊军武介绍,小时候,常听奶奶讲,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她与爷爷结为百年之好,那时爱看报纸的爷爷为讨好她,在结婚这一天便将他收藏的两张《申报》赠给她作为爱情的“信物”。因为战争,最终将收藏多年的《申报》遗失了。

  “直到奶奶离世前嘱咐我,长大后一定要帮她找到一份《申报》,并带到她的坟头前让她再看一眼。”熊军武记忆犹新,当时,在奶奶床头前暗暗发誓一定要实现奶奶遗愿。

  当熊军武长大成家立业后,开始四处托朋友寻找清朝时期出版的《申报》。终于在前年,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报友那里买到了。“当我收到一份品相极好的《申报》时,泪珠一下子塞满了双眼。”熊军武回忆说。

  熊军武说,对他爱看报、集报这件事,刚开始家里人很难理解,还不支持。尤其是在成家后,收藏的各类报纸越来越多,眼看着堆成了小山,妻子对此颇有怨言。为了将集报坚持下去,他将报纸偷偷拿回父母家保存。为了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报纸,这些年他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了不少钱。

  “自己收藏的报纸大部分是买来的,也有一些是我通过报界的朋友交换来的,还有一些是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网上淘来的,每一份报纸都来之不易。”熊军武说,很多报纸在几十年前收集还容易些,可如今是越来越难淘换到了。有些珍贵的报纸一份价格高达数千元,真是难以承受。

  说着,熊军武带上白手套从木箱里拿出自己收藏的精品报纸,并小心翼翼地展示着他的“珍品”:中国“报龄”最长的《申报》、中国清朝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官报》、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用木活字印刷的《京报》、世界上第一张双面丝绸版的《人民日报》等。

  在熊军武的家中,记者发现,熊军武珍藏的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报纸,汇聚了全国各地党报、晚报、试创报、终刊报、连体报、2000年报、号外报、七一报、国庆报、神舟报、外国报和重大事件特(专)刊等,还有大大小小10余本剪贴本。

  20多年来,熊军武不仅收藏报纸,而且还研究报纸的用稿风格,按照风格“对口”给一些报纸提供文字、摄影、美术作品,成了他现在的又一大乐趣。除此之外,还会研究报纸的版面设计、标题使用等,并以此撰写评论文章,在收藏学习中,他渐渐清晰了媒体发展的某些历程。

  “如今,集报虽然越来越难了,我还是要坚持下去。在集报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结交了不少朋友。集报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关于历史最真实的记录,有时候回头看看这些报纸,其乐无穷。”熊军武说。(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