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本地不产木耳,每年却流进东北上万吨木耳——三里岗何以成为全国木耳集散地

05.06.2014  11:46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每年花近10亿元外采
  5月20日,随县三里岗镇上店村农民金敏收拾行囊,准备起程去趟东北,采购5000斤黑木耳回来。金敏夫妇俩经常分头到全国各地收购木耳与香菇,行情好时一年能赚100万元左右。
  在三里岗,常年有一万多农民商户从事木耳香菇采购,黑龙江、山东、吉林、河南……有木耳香菇的地方就有三里岗人。“全镇每年要花近10亿元外采。”三里岗镇党委书记岳全谱介绍。
  除了商户,当地食用菌加工企业也是采购主力。湖北品源公司每年加工木耳1000多吨。“东北的木耳质量好,产量大,价格低,经过加工后出口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品源公司老总罗学品说。在三里岗镇,像品源公司这样的企业有100家。
  三里岗镇是一个香菇种植大镇,本身不生产木耳,但这里的人们将市场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把别人的资源变成了自己的财源。外省的木耳香菇,“弯道”从三里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每年加工木耳香菇5万吨,有三成来自外省,其中外采东北黑木耳上万吨。
  
  闯出一个出口王国
  有人说,现在三里岗最牛的不是香菇种植,而是其独特的贸易通道,黑龙江的木耳“远嫁”湖北,也正是因为此。
  20多年前,三里岗的香菇种植初成规模,但基本靠“提篮小卖”,一些经纪人走村串户帮外省出口企业收购香菇,然后贴牌出口。雷裕国曾经就是这样的经纪人,到处为外省出口企业跑腿收香菇。“别人包装后贴上牌就能卖高价。”雷裕国尝试着将三里岗的香菇做成自己品牌直接外销。2000年,雷裕国跑到香港市场挨家挨户推销,终于拿到了一笔300万美元的出口购销合同。雷裕国创办的裕国菇业公司成为三里岗首家自营出口企业。
  开放的闸门一打开,创富的潮水便势不可挡。随后,中信、银兆、三岗等8家自营出口企业相继诞生,“大洪山”、“三岗”等品牌逐步打响,随县香菇占据香港市场75%的份额,新加坡、日本、美国、欧盟等海外市场陆续被敲开。
  三里岗镇每年创汇近4亿美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基地。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有序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洗牌,三里岗的食用菌企业纷纷重组,强强联合,目前形成了以裕国、炎帝科技、神龙生态等几家大龙头企业为主、100多家中小企业为辅的出口大军。
  
  大流通的“溢出效应
  这样的大胃口,本镇本县的香菇不够“”,本省的香菇也不够“”,三里岗就把中南地区、西北地区的香菇都“”进来。
  2010年,三里岗镇将香菇交易大市场从镇区搬迁至香菇种植第一村——吉祥寺村。如今,这个可容纳万人交易的大市场已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年交易量超过1.4亿吨,年交易额超过15亿元。
  从“买本地卖全国”,到“买全国卖世界”,这个“大胃王”尽情地展现着它的实力。“每天全国各地的香菇木耳市场信息基本在这里呈现、汇总。”市场负责人张国勇自豪地说。
  大流通不仅带动了本地香菇生产,更产生了令人惊喜的“溢出效应”,除了香菇,还有木耳、灵芝、黄花、茶叶等农副产品,通过这里的大市场向外流通。去年,木耳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茶叶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活跃的经济,庞大的吞吐量,一个成熟的物流网络正在形成。农民坐在家里进行网上交易,一个电话,快递公司上门取件,直通全国各地;交易市场上,申通、韵达等物流公司“现场办公”;中国农业银行把营业网点设在市场旁边,即时交易,现场转账。
  生产、加工、物流互相作用与反作用,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流通呈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