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将“毒手环”驱逐出市场
24日上午7时许,一包在湖北枣阳市七方镇隆兴小学附近商店购买的“驱蚊手环”,因其刺鼻的怪味,致使佩戴、围观的29名小学生,陆续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被紧急送医。记者追根溯源,发现三无“驱蚊手环”来自武汉市汉正街,目前,两地相关部门已经对学校周边商铺展开排查,并已封存了部分驱蚊手环。(见本报26日、27日相关报道)
兼具了装饰和驱蚊双重作用的“驱蚊手环”,从欧美日韩风靡至中国,近年来成为夏日海淘的热门商品。相较传统产品来说,“驱蚊手环”算是新科技产品,主打的是安全环保,不含化学成分。可是,正因为这一新兴产品缺乏行业规范,亦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出现了许多号称日韩进口、实为虚假宣传,甚至仿冒伪劣的产品,部分商家甚至采用劣质、有毒材料,熏倒29名小学生的三无“驱蚊手环”,显然就是此类害人的垃圾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记者调查走访的结果来看,学校周边销售这种手环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商家在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赚快钱,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对于“三无产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如报道中所呈现的那样,学校周围小店售“三无”产品,店主却毫无压力,认为“哪有这么多讲究”;汉正街的批发商户对产品生产厂家一问三不知,甚至认为“汉正街的东西不都这样”。这种对于质量安全的不在乎,对商业诚信的无所谓,实在令人颇为寒心。
严格来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各地在生产流通环节上把关过硬的话,这种“三无手环”根本不应在市场上出现,然而它却一路顺畅地从义乌来到武汉,从武汉去到湖北各地,可见监管之网的“网眼”,漏洞还是挺大的。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驱蚊手环”明明含有化学成分,却谎称自己是纯天然的,是中药成分的,然后用花花绿绿的荧光色,给自己“加特技”,让不知内情的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且还顺便以“饰品”为名,逃避了对驱蚊制剂方面的专业检测。随着新兴的复合型商品越来越多,无良商家的这种“特技”恐怕也会越来越多。这也的确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监管要跟得上消费热潮,要勤打补丁,更要主动地排除和解决问题,不能总是等到事情发生了,“duang”地一声,再去亡羊补牢式地追查。
希望此次事件,借由媒体的关注和传播,通过追究生产、销售等相关方的法律责任,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警示作用,去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提醒家长和学校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教育,合力将害人的“三无产品”驱逐出市场。(屈旌)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