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次“中考” 引学生及家长不满

11.06.2014  16:38

  夏季是莘莘学子的升学考试季,海峡两岸概莫能外。这几日大陆的高考刚刚结束,暂别书山题海的考生们难得放松,而正进行高中志愿填报的台湾会考(相当于大陆“中考”)学生及家长们却陷入了空前的焦虑之中,“崩溃”、“抓狂”、“梦魇”等极端消极的字眼充斥台媒报端,甚至有一大群家长哭诉请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蒋伟宁出来帮忙填志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源头得追溯到台湾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从今年起,台湾将九年义务教育延长至十二年,其中后三年采取非强制性入学、免学费、公私立并行且以免试为主。据此政策,75%的中学生能免试入学,剩下的学生通过特色招生的术科测验甄选入学,或以学科测验考试的成绩安排进入高职及五专。这项政策早在1983年就开始规划,因反对声浪四起且财务困窘等,一直无法推动执行,今年在蒋伟宁手上终于正式实施。

  为与十二年义务教育配套,从今年起,台湾将过去初中升高中的基本学力测验(简称“基测”)改为高中教育会考(简称“会考”),首次会考于5月17日至18日举行。考试科目包含语文、英语、数学、社会、自然及写作测验。

  会考与基测最大的区别在于将考生成绩精略化,只分为精熟、基础和待加强三个等级,其中的精熟又分为A++、A+以及A;基础分为B++、B+以及B;待加强只有一个C,表示学生尚未具备该科目初中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力,教育部门将协助把他们转至相应的高中、高职或五专进行补助教学。此项变革的初衷是松绑中学教学,让台湾八成以上的中学生快乐学习,发展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无须陪伴约两成的精英学生去考试拼升学。然而,在此基础上,如何确保人才竞争力一直是岛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历年高三升大学的学生总体成绩评判,台湾的高中也在民众心中被划分为明星高中、一般高中和差校。会考这一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带来录取规则的变动,在没有吃透这些规则且无先例可遵循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感到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而台湾各地选填志愿截止时间最迟到昨天中午,截止时间到了,但志愿仍不知该怎么填,于是岛内民众开始纷纷抱怨。

  据了解,学生及家长对首届会考及填报志愿的不满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会考成绩分为三等级太粗糙,多错一题就从A等落到B等;作文比重太高,成绩不理想会极大影响总排名;资讯不够透明,估不出正确落点;填报志愿时间太短等等。9日上午,一些家长团体集体“路过”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他们在现场演出“行动剧”,戴上马英九、蒋伟宁等政要的面具,讽刺说要靠掷骰子来决定如何填志愿,痛批十二年义务教育“就近不就近”、“志愿序不自愿”。

  台北某中学英语老师谢宜纯的女儿今年初升高,她告诉记者,女儿考了5A++,作文只有4级分,如果在过去,5A++的成绩有望进入建中、北一女等一流名校,但现在却和考了5A++且作文6级分的孩子差了4000多名。“因为作文分数落后两级,排名就被甩到天边去了,我们住在中正区,现在可能周边的学校全上不了,只能花一万多元(新台币)上特招补习班,这样谈何就近入学?”她说。

  台中丰南高中的老师指出,最让家长们着急的是找不到孩子成绩的准确落点,既不清楚孩子的成绩在所选报的学校中排在什么名次,也不知道所在的位置有没有超出该校的招生人数,会不会落选。“因为不能只看自己的成绩,还要去猜别人怎么填,这种猜测犹如盲人摸象,一旦估错,后果不敢想象。”该老师说,为此很多家长呼吁教育部门废除比拼“志愿序”的方式,声称若不废除,放榜后就要发动一场学运。

  鉴于会考搞得全台议论纷纷,怨声四起,目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已要求蒋伟宁近期就此问题到国民党中常会上做专案报道。这新的会考入学规则及操作方式确实挺复杂,如果不说清楚,“雾煞煞”(闽南语,即稀里糊涂、令人抓狂)的会考让台湾民众如何安心?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后续工作又如何推行?(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林娟)(来源:东南网)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