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大家手笔)

20.07.2015  18:46

原标题: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大家手笔)

近年来,常听到对历史研究“碎片化”的批评。这种批评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只研究历史碎片,缺乏宏观的视野与认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得早些年,一位漫画家画过一幅漫画,上面一位红学家正在细数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似乎这就能解决红学上的大问题。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繁琐考证,用来讽刺“碎片化”的历史研究倒也合适。

的确,过于沉溺于“碎片化”的研究无益于历史研究的发展,无益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历史研究又常常是从某些碎片开始的,这就犹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局部也就无所谓整体。人们研究历史常常会从局部开始,这符合认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历史研究不应走向“碎片化”,但研究历史碎片不可避免,如何研究历史碎片确实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选择的历史碎片应是经过漫长时间筛选而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种历史碎片的研究、对个案的探讨,可以找到阐释历史的新角度。比如长期关注我国中古时代佛教寺院经济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就整理研究了向来不为世人所重的寺院账簿、僧尼私产记录这些可谓历史碎片中的碎片,揭示出我国中古时代遍布南北方的佛教寺院不单单是一个宗教组织,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实体”。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寺院经济及封建关系,了解寺院经团与官府的关系,是研究魏晋社会形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可见,一些历史碎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捕捉这些信息,认真研究它,就会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其二,研究历史碎片应当有全局眼光。研究历史碎片虽然必须,但不能只作繁琐考据,只关注琐细的小问题,却忽略了对大问题的研究。看待一个个的小碎片、小问题,需要从大处着眼。例如,作为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研究一部分的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正方兴未艾。看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应当有世界通史的视野。人类历史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要经历从原始共产主义时代经由文明时代、再到高级共产主义时代的历程。走向高级共产主义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共同目标。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行“大道”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孔子采用“天下”(而不是用周王朝或是鲁国)的概念来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时代,在今天看来非常高瞻远瞩,可以说孔子所说的“天下”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谓的世界通史视野。之所以要以世界通史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是因为惟有如此才可以看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特色,看清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如果我们研究历史碎片时都有这样的全局眼光,历史碎片的意义就会大不一样。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历史鉴戒,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正如古人所谓“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历史碎片就像认识历史发展必由之路上一颗颗的铺路石子,用好这些小石子,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大作用。(作者晁福林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