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公安县启动撤县设区申报 将建设荆州城市副中心
今天(12月22日)上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则名为《县委全会通过启动“撤县设区”申报决议》的消息。消息称,12月2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公安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同意启动“撤县设区”申报工作。
这也意味着,荆州市公安县“撤县设区”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湖北日报微信(ID:hubeiribao181)了解到,事实上,“撤县设区”有一定的门槛,而且有严格的程序——
县(市)改区,县(市)级政府主动,地级市也愿意,但还有省政府层面,要统筹考虑,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
目前,撤县设区,主要依靠国务院批转民政部1993年38号文件《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由于近十多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申请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
目前,荆州总人口达690万(2017年),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华中农高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公安县人口107万,符合民政部的标准。
除了地级市本身的门槛,对有“撤县设区”诉求的县,还有更多的硬性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县(市)域与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连为一体(杜绝飞地),部分区域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规划范围。
2、全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3、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不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的平均水平。
昨天的公安县委全会指出:“公安县与荆州主城区一江相望、两桥相连。”——第一点符合条件。
据2016年的公安县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改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8.3:43:28.7。对应第二条标准——“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已经相当接近。
对于第三条硬指标,因2017年度经济数据未公布,暂不做对比。
今年8月,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江西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临安撤县设区,成为浙江杭州的第十个区。在各地关于“撤县设区”的报道中,都不约而同的引用了以下观点:
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公安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时称孱陵。三国时期,因左将军刘备(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今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文化渊远深厚,是东晋车胤、明末袁氏三兄弟、当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诞生地。
据了解,公安县撤县设区实行“整县改区、体制不变、只予不取”12字原则。对于“撤县设区”的使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昨天的全会指出——
实行撤县设区改革,是实现公安县“十三五”规划中“建设荆州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战略举措。
通过撤县设区,公安将纳入荆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荆江两岸重大项目一体布局,优化城市功能,是谋求公安更大发展空间、向高质量发展的好事。
湖北日报微信(ID:hubeiribao181)注意到: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撤县改区后,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障碍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
温江县在撤县改区的第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GDP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8%。
(原题为《刚刚,湖北这个名县启动“撤县设区”申报!成功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