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五个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08.09.2015  16:24

一、着力领导重视,创建工作组织机制健全长效。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确保组织落实。成立了以中共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同志为组长,巴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单艳平同志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伦杰同志、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陈平财同志为副组长,乡镇党委书记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定期研究创建工作。二是完善协调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将创建工作任务按职责分解到县直相关单位和乡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级网络管理,形成创建工作分级负责,上下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三是完善考评机制,确保任务落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引起全县上下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工作合力。四是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经费落实。按照州创建办要求,县政府每年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二、着力宣传引导,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厚高涨。 近5年来,巴东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宣教月活动、“三万”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针对社会基层深入开展贫困慰问、政策宣传、救助扶持等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深入人心。先后在野三关高速路口、码头、城际公交车、的士车制作喷绘宣传广告,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先后在县城及各乡镇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和谐大支”“百姓大舞台欢乐进基层”等多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宣传活动,不断传承和弘扬该县优秀的民族文化,广泛传递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正能量,创建工作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 着力“六进”推动,创建工作社会化日趋见效。 在全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社区、乡镇、企业、学校、寺庙活动,明确了15个创建活动示范点,细化创建工作内容和体系,由示范点带动逐步推进,全面延伸工作触角,使创建工作呈现全民参与,各界联动的社会化公益活动。

一是进机关,增强执行意识。各级党政机关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载体,机关工作人员是带头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活动的通知》两个文件,进一步对各部门的创建工作任务和目标做了明确。坚持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集体学习、培训和考核计划,党校举办培训班,开设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课程,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了机关干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各部门自身工作。在项目编制和政策制定中,强调覆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突出解决民生困难,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进乡镇,延伸服务触角。近年来,巴东县将创建工作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万”等活动有机衔接起来。在进村入户,在与农民群众零距离交流过程中,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惠农政策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农民群众。积极组织文艺演出,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先后在信陵、沿渡河、野三关等乡镇开展了大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文艺演出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通过充分发挥民族宗教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召开民族关系协调分析会,通报基本情况,研究、调处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是进学校,夯实教育基础。该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工作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民族政策,树立民族进步意识,各民族中小学先后编写出了图文并茂的《民族常识课本》、《民族常识乡土教材》等10多套读本。建设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打造民族教育先进形象。坚持把贯彻民族教育方针政策、增强师生的民族知识和民族观念作为目标,经常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视民族学校的推优表彰工作,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县民族职业高中被授予“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称号,有效发挥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进企业,开创崭新局面。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国家关于民族、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县域小微企业充分认识到国家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决心。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产业,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博宇公司负责人胡典兵、金果茶叶公司在2013年分别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博宇公司、金果茶叶等企业通过确立民企联村示范基地,组织职工走访慰问村里的困难党员,解决零就业家庭500余户,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100余人。

五是进社区,搭建利民平台。在流动人口多、人员密集的地方,通过展板、LED屏、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扩大了影响和范围。将民族团结与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将其作为评选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和文明家庭的前置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人为本,主动服务,通过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与少数民族摊贩座谈等方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城市管理规定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六是进寺庙,抓实宣传引导。县民宗局先后到全县四处宗教场所进行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宣传活动,走访信教群众,开展慰问活动,紧密团结宗教界人士。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依法规范讲经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通过活动,提高了教徒信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寺院和谐稳定、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

四、 着力思路创新,开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路径。 该县为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通过积极争取和协调,成功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该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注入新的力量和理念。此外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文明单位创建、社区网格化管理“农民办事不出村”等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团结共建的新阵营和新路径。此外还依托长江三峡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就巴东神农溪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宣传促销、客源市场的拓展等方面进行通力合作,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尽情绽放。

五、 着力典型带动,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精气神。 推选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模范集体和个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巴东一中、巴东县委、县民宗局、金果茶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2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分别受到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表彰;石桥坪村、围拢坝村、民族职业高中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县民宗局和巴东一中校长宋发刚分别被评选为第四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积极开展评选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有效营造了用身边典型的事迹教育激励干部职工,在全县上下争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