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医院看病的信心还不够
生病了,去基层小医院,很多人可能对疗效不太放心;但如果这家医院是有区域顶尖医院做后盾的“连锁店”,医生是大医院下派的医疗专家呢?辽宁抚顺市第二医院在接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全面托管后,3个月门诊量增长28.7%,业务收入增长72.6%。这说明人们的就医选择和医院的名气息息相关。
想一想,假如社区旁的医院是同济、协和办的,里面坐诊的医生都是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是不是一样会挤破头?抚顺市第二医院的前后变化,根源就在于“当前实现分级诊疗的障碍是患者对小医院医生的水平不信任。”对医生的信任,现在是个稀缺品。
人们生了一点病,都要去大医院里挂专家号,说明优质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基层医院的好医生比较少,这个现实估计一时难以改变,而大医院的名医就那么多,今天来了这里,就不能去那里;即使是名气大的三甲医院跟超市连锁店一样统一布点,统一经营管理,也不可能多变出几个资深优秀的医生来照看病人。“连锁医院”的好处大约在于,首先可以提升管理水平,让病人得到一致的服务;其次是病人的治疗转院比较方便,病情趋势总在掌控之中;第三是实现了一般家庭医疗和大病医疗的互补,可以建立起成熟的医护人员培养与流动机制。但是反过来,连锁店的缺点在于,单独一家出现了问题,搞不好就砸了整块招牌。
在分级诊疗提出这么久却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医院集团化、连锁化到底能不能成功,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从抚顺市第二医院的案例来看,推动这个模式的阻碍,并不在患者的反应,而是在医院内部、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克认为,大医院、名医院没怎么获得利益,应该向打出其名号的托管医院收取管理费用;另外派过去的人员,工资也该对方来付,而且标准更高些。
除此以外,医保也是个麻烦事。一是医保跨地区转院就诊支付难;二是地方行政壁垒难破除,不肯让渡部分权力。被托管的基层医院人权、财权有被收走的可能,“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由此狭隘地认为当地医院被上级医院拿走了”。所以,医改难,难点都在于利益和权力的分配上面,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只是表象而已。
从今年1月起,为了推动分级诊疗,广州市开始了医保政策的调整,想通过控制报销额度来引导病人从基层医院看起。这又是不同于集团化、连锁化的一种思路。广州新的门诊报销政策大概是这样:去事先选定的社区医院看病,可报销80%;经社区医院转去大医院,可报销55%;没有先去社区医院直接去大医院的,只报销45%。如此一来,从节约费用上来说,人们多半会倾向先跨进社区医院这道门。
其实看病去哪看,终归是个人的权利。政策引导病人分流是一方面,让大家拥有更多可靠的医疗机构去选择,也非常重要。要改变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努力增加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才是解决之道。(林坤)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