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能否阻挡寒冬的到来

11.12.2014  13:42


  今年能否确定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暖冬有何关系?我国是否还会出现2008年初那样的雨雪冰冻灾害?在12月8日中国气象局“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李立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等专家就“厄尔尼诺能否阻挡寒冬的到来”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弱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厄尔尼诺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温的现。丁一汇介绍,在今年春季,西太平洋的风场显示出很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兆,但春季之后,赤道东风出现,并且很快减弱了6月至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温幅度。很多气候学家认为,受此影响,厄尔尼诺的发展可能夭折。然而,进入9月后,监测发现,暖水东传,这又让专家对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增强了信心。
  陈丽娟指出,按照国家气候中心ENSO(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监测业务标准,即考虑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比较广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发展情况,可以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从今年5月份开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其他国家的标准,即侧重于监测赤道东太平洋或者是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温演变情况,则认为大概从10月份开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无论是国家气候中心的标准还是欧美国家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水都处于发展状态,并可能在冬季达到盛期。
  虽然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几乎可以肯定,但丁一汇指出,经历了夏季的“波折”后,此次厄尔尼诺已不可能发展成强事件。“现在的监测和预测显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将达到弱的厄尔尼诺事件标准。所谓弱的厄尔尼诺事件就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增温在0.5℃到1℃之间。”但是丁一汇特别强调,“即使是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也会改变中东太平洋已经维持了15年的冷水状态,其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关在笼子里”的冷空气影响“暖冬”判断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厄尔尼诺年,我国的冬季大多是相对偏暖的气候背景,但是不时造访的冷空气还是会带来明显的降温。
  今年冬天到底会是暖冬还是冷冬呢?郑飞指出,冷空气是天气过程,气候变暖是气候过程,二者的时间尺度不同,影响也有所不同。对于暖冬的认定,还需要看1月份和2月份的气温状况,才能确定冬季气温是否处在一个比常年偏暖的状态。
  丁一汇认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演变过程中,冷空气活动也在发生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北极地区的冷空气一般被周围的高气压禁锢在极地地区。近年来,由于北极冰川大量融化,在夏季吸收了大量热量,又在冬季将能量释放,从而加热极地大气使气压升高,并将冷空气挤压至中纬度地区,导致北美、东亚、欧洲等地区轮番出现冷冬。虽然今年厄尔尼诺是有利于出现偏暖的气候背景,但由于不时有从极地“挤”出的冷空气影响我国,很难判定今冬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
  陈丽娟认为,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地区最显著的影响是造成了东亚冬季风偏弱的背景。关于冬季气温的预测,仅从厄尔尼诺事件和极冰融化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考虑就已经非常复杂,因为二者的时空尺度和影响机制不一致;如果再加上大气自身动力演变特征,便使得预测更加扑朔迷离。在厄尔尼诺背景下,不能简单说一定出现暖冬,因为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电力设施将告别冰冻灾害
  对于冷冬,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当时南方多地的电力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电线的覆冰厚度达到70毫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李立浧认为,电线结冰的关键在于气象条件,气温一般在0℃到-5℃且风速在5米/秒以下时,电线容易结冰;在风速比较大时,电线反而不受冰害。在低洼地、有遮挡的地方,由于风力比较小,电线结冰反而特别严重,这就是气象条件对电力设施影响的结果。
  据李立浧介绍,2008年以后,电力部门采取了提高输电线路抗灾标准、与气象部门深化合作形成联动机制等多项措施,确保电力设施不再像2008年一样受到严重的冰冻灾害影响。目前,电力系统也配备了先进的融冰装置,并在近年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李立浧表示,电力部门有信心承诺,因冰冻灾害导致的大面积供电设备倒塌、大面积停电的现象不会再出现。

  陈丽娟指出,气象部门在做出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测之后,都会从气象要素延伸出为各行业提供气象服务的二级预报产品,其中包括对雨雪冰冻发生区域和发生时段的预报。陈丽娟认为,今冬出现2008年初那种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并不排除出现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灾害。目前,相关的气候预测信息已经提供给电力等部门,未来气象部门还会提供滚动订正的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服务。


(来源:中国气象报 责任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