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生态滋养“三张牌”

31.05.2017  09:52

   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李启东 上月,全省“大气十条”2016年度考核结果发布,十堰位居全省第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十堰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5天,达标率80.6%。“连续3年环保目标综合考核,我们都拿了第一。”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

   让十堰人自豪的还有一个第一:2016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省第一。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十堰渐入佳境。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十堰“三张牌”越打越精彩!

   借“东风”观全球

   “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让人印象深刻!”沃尔沃集团董事会主席思文凯说,与东风合作,除了因为十堰厚重的历史和汽车文化,更看中当地生态。

   2015年,东风与沃尔沃组建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十堰,启动了这座城市发展新引擎。

   这一年,十堰还落下了另一枚战略棋子,发展新能源汽车。

   东风特汽专用车公司率先接棒,系列开发40多个品种的纯电动专用车;东风特汽客车公司一口气开发了城市公交、校车、客车等10多个电动品种;作为小客车龙头,东风小康也快步跟进。

   产业大鳄纷纷抢滩。去年6月,沃特玛集团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投产,日产电池40万只,当年实现产值11亿元;今年3月,世纪中远与沃特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试制新能源样车。

   随着武西高铁的开建,武汉、随州、襄阳、十堰、西安的千里汽车廊道正在形成。新能源电池做大品牌、覆盖全国,十堰是最理想的战略支点。

   市经信委副主任康双成介绍,目前已有苏州安靠、天津力神、颐发铝空电池、沃特玛4家电池企业入驻十堰,电机、电控等五条生产线也已配套投产。“3年后,十堰新能源车产能可突破3万辆,拉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堰有底气——年产80万辆的产能要素,500多家汽配企业,20多万汽车设计、制造、营销专业人才,年交易额200亿元的汽配交易市场。

   市委书记张维国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十堰制造从大到强。

   瞄准世界领先,东风牵手沃尔沃,保持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市场占有量。

   十堰汽车零部件,过去配套东风,现在配套全球。从发动机、变速箱,到轮胎、汽车电子,覆盖北美、西欧、中非,十堰已成为国际零部件制造中心。

   国际卡车之都,零部件制造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汽车动力之都——十堰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优势最明显的地区。

   2016年,十堰中重型卡车占国内市场份额25.3%,占全球11.2%,雄踞全球榜首。

   借“东风”放眼全球,十堰定下“双千亿规模的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目标:到“十三五”末,传统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冲刺1000亿元。

   人人称道“大武当

   坐看风云舞,逍遥此山中。41岁的法理中来自法国波尔多市,在武当山采茶、种菜、练功,度过了3年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

   据十堰市旅游委统计,去年,武当山吸引国内外游客74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3亿元。与5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武当山旅游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三个转型——

   思想观念转型。发掘道教为主的武当文化品牌价值,搜集整理文物资料100多万字、图片3万张,抢救性完成了玉虚宫、五龙宫大殿等10多处古建筑的复修工程;

   发展模式转型。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太极湖沿岸一流的休闲养生园地,一幅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山水画”演绎着新的太极传奇;

   经营方式转型。利用国内外市场,通过影视作品、网络、交流活动、形象展示等,让人们了解武当、亲近武当。

   10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武当山举行,美俄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论道武当”,武当山的大山、大水、大人文“名片”越擦越亮。

   “到2020年,武当山将建成旅游度假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健康养生体验区、武当文化展示区、全面小康样板区。”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吴先锋说。

   十堰市市长陈新武表示,必须发挥武当山品牌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从“一山独秀”到“全域春光”,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十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堰提出以武当山为龙头,汽车城为核心,县市区为节点,A级景区为抓手,乡村旅游为网点,构建全域旅游“大武当”;武当山特区、郧西县、房县、竹山上康镇列入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城郊生态文化游憩带、竹房城乡一体化生态旅游带、环库区汉江生态旅游带“三带”空间。

   抓项目。打造竹溪县乡村旅游“三廊”项目、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沧浪海旅游港、武当山太极湖等7大旅游项目集群;育品牌。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家、国家5A级景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迈入中国旅游百强城;强基础。十白、谷竹、十房、郧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武当山机场通航,武西高铁建设正酣;昂龙头。通过山地整理突破发展空间瓶颈,以五城联创提升人文素养,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百万辆汽车产能”十堰新城。

   “一个生态优美、充满人文魅力的大武当,正大步迈向国际旅游目的地。”十堰市旅游委主任边疆说。

   数据显示,2016年,十堰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旅游收入36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三位。

   蓝绿交融的京津生态飞地

   5月,十堰城区的犟河清澈见底,河岸白鹭悠闲觅食,河里小鱼畅游。“3年前的犟河,一条臭水沟,没鱼,也没有白鹭。”东风62厂退休职工罗远普感慨说。

   臭水沟何以变清?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投入100多亿元,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3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205万吨。“郧阳有‘三宝’,包谷、红薯、龙须草。”郧阳区环保局一位干部说,“为了南水北调,数年前辖区内造纸厂关闭,漫山遍野的龙须草顿时由‘宝’沦为了草。

   同样,黄姜曾是十堰的“黄金产业”。郧西黄姜种植面积曾高达29.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1%。由于黄姜加工对水质影响大,十堰先后关闭黄姜加工企业近百家。

   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十堰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十堰建成乡镇环保工作站42个,每个乡镇环保工作站配备2至3名工作人员。丹江口市组建库区护水队,对15个乡镇环境敏感点开展常年巡逻防控。

   从源头治水,十堰采取第三方运营方式,将污水处理厂运营交给专业化公司托管,让运营与监管分离。

   以犟河为代表的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作为十堰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先后投资18亿元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效果显著,成为全国治污典范。

   涵养生态,十堰植树造林1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等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29个。

   4月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披露,十堰2014年生态价值达11.11万亿元,为同期GDP的92.5倍。在此基础上,十堰进一步明确“蓝绿”生态目标:蓝,确保汉江及丹江库区达到二类以上水质;绿,占全境80%的秦巴山地实现80%的森林覆盖。“生态环境就是十堰的命根子!作为水源地,必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十堰样板’。”张维国说。

   2013年,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随着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十堰已成为京津生态飞地。

   两地合作,一批生态家园、生态城镇、生态社区、生态企业应运而生——累计创建市级生态乡镇、村893个,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村)101个,创建力度及成效居全省首位;农夫山泉、富士康光伏、京能热电等一大批生态项目相继落户十堰。

点赞十堰环境管理“三先

夏青 (国务院南水北调专家委委员)

   湖北日报讯 领先抓环境质量。早在2013年,十堰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主干队伍由市长、副市长、发改委主任、环保局长、建委主任、南水北调办主任等组成。更可贵的是,在这支主干队伍领导下,有一支以当地专家组成的技术队伍,可以根据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十堰,重大技术讲座都是市领导带着各级干部一块听,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市领导讲起各项环境指标都很内行。全国各地的新技术,十堰在引进前都要组成各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混编的考察组,去现场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各项新技术能在十堰扎根。

   领先购买环境服务。突出环境质量为核心,就必须破除项目制,改革招标制。十堰早于全国两年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大家都知道十堰地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对该市入库河流治污项目执行标准要求高,不仅是COD、氨氮要求与地表水Ⅳ类标准相同,而且吨水运行费用要低。十堰市委、市政府采取倒逼机制,用质量指标、经济指标,向全国购买服务,并对现行的项目招投标制度进行改革。

   领先抓绿色修炼。十堰提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修的是形、是根基,是硬环境、硬实力;内修人文修的是魂、是文脉,是软环境、软实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干部群众绿色修养提高相结合,是十堰领先于全国并成为上述两“”的思想基础。

 


陈一新在襄阳十堰调研时强调 以绿色崛起推动富民强市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通讯员李华、远金)6环境保护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