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是回归历史事实

12.01.2017  20:35

  杨于泽

  教育部近日下发函件,要求在教材中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此要求目前已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社会上出现各种解读,但以“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提法,不过是回归历史事实本身。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始于何时,或者说抗日战争持续了多少年,这本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八年抗战”的提法是将抗战起始时间定为1937年,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卢沟桥事变”以及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十四年抗战”则认定抗战始于1931年,那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拉开侵华大幕,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如火如荼地展开。

  “十四年抗战”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八年抗战”,易于让人形成抗日历程只有8年的不准确认知。“八年抗战”的提法定型于上世纪40年代,反映了国民党在历史问题上的“主体性”,包容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此后数十年间,“八年抗战”之说相沿成习,俨然成了学术定论。

  “八年抗战”违背历史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军国主义将侵华国策正式付诸全面实施,始于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打着从俄国“继承”的幌子,以非法的不平等条约作遮羞布,在中国东北形成了军事存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赤裸裸地向中国发动军事侵略,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布多个抗日宣言,各种抗日武装组织在东北、华北如雨后春笋,迄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一共抗战14年,自然是“十四年抗战”。

  将14年抗战压缩成“八年抗战”带来了一些认知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异位,一是未客观反映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罪责,二是客观上替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遮羞,三是低估了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把侵华战争分成“全面侵华”与“非全面侵华”,逻辑上就难以自洽。对“卢沟桥事变”之前中国人民的抗战忽略不计,没有任何理由。

  领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九一八”之后,领土被侵占是事实,人民奋起抵抗是事实,侵略一寸领土也是侵略,人民抵抗就应是抗战的开始。把反侵略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也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只是救国之危亡,也是救民族之危亡。

  明确“十四年抗战”,是先有历史事实的真实回归,再有历史话语的重新表述,是用事实来重写话语,而不是用话语去裁取历史。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