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法院举办“阳光司法 智慧法院”主题开放日
近日,武汉市蔡甸区法院举办以“阳光司法·智慧法院”为主题开放日,邀请区人大常委全体组成人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人民陪审员近40人,参观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旁听庭审,观看执行案件流程演示,听取工作汇报,零距离体验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的应用,体验“智慧法院”带来的便捷化的服务、智能化的审判、高效化的执行、常态化的公开,感受“可视化正义”。
开放日当天,区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法律专家、人民陪审员一行首先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在立案庭庭长和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借助信息技术转型升级后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体验了诉讼引导、案件查询、诉前调解、快审速裁、信访接待等“一站式”诉讼服务。随后,受邀人员来到科技法庭,旁听了一起盗窃案件的庭审,刑庭利用科技法庭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了该案的整个庭审活动。庭审结束后,受邀人员来到视频会议室,观看了执行工作人员运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办理案件的操作演示。
座谈会上,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彭俊院长向人大代表们汇报了2017年以来我院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下步打算。
司法体制改革成效
院庭长办案常态化。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机制,2017年受理各类案件4927件,结案4695件,结案率达95.29%。其中院庭长办案1498件,占全院结案总数的31.91%。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2017年刑事案件证人、侦查人员、鉴定人、专家辅助人出庭6件12人次。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2017年排除非法证据1件,对1名被告人宣告无罪。2018年3月27日,全区刑事工作联席会议在我院召开,就进一步加强公、检、法、司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继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提高认罪认罚从宽处罚案件适用率等问题达成共识。
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实行“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速裁审判组,自2017年7-12月审结民商事速裁案件172件,平均办理周期仅为8天。刑事审判适用速裁程序审结案件98件102人,平均审理天数为5天。2017年适用简易程序审结各类案件2554件,简易程序适用率56.97%。今年我院进一步配强速裁审判力量,又抽调2名法官和2名书记员充实速裁组,使民商事速裁法官达到4名。同时,对《快审速裁操作规范》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扩大速裁案件范围,规范速裁案件办理流程。今年3月份,速裁组收案67件,占当月民商事收案数的32%。
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司法推动、多方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工作室,建立援助中心,完善多个部门参与、多方力量协同的诉调对接机制,2017年法官诉前调解案件162件,调解成功55件;委托院外调解员调解22件,调解成功6件。
智慧法院建设成效
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升级各项服务功能,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材料收转、案件查询、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捷司法服务。
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具备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异地调度、视频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执行指挥体系。加大执行信息公开力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网络执行查控信息系统,2017年累计查询财产信息9700余次,提高了执行效率。
启用远程电子签章。为提高审判效率,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减轻群众诉累,我院为侏儒、永安、奓山三个基层人民法庭安装了远程电子印章系统,全面启用电子印章,以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手工盖章模式,确保法庭当场结案、当场盖章,缩短了办案周期,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区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法律专家、人民陪审员充分肯定了我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公正司法、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优化诉讼服务所取得的成绩,并从提升法官履职能力、探索法院公开新方式、创建接受监督新平台等方面对我院工作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查国振对法院下步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二是坚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官公正司法,依法裁判意识。三是要加强法官司法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法官业务素质,让法官更加熟悉法律、了解法律,更加准确适用法律;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技术让法官和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四是要加强基层法庭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尽快启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人民法庭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场所。五是要多措并举保障法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基础建设,减少责任风险。
责任编辑:颜晶晶 李珮珮 李恋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