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四大举措”助力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康复服务
今年以来,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襄阳市残联聚焦防范化解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扎实开展全市精神障碍患者精准康复服务工作。
一是实行"应救尽救",做好精神障碍患者防治救助工作。市残联将精神障碍患者防治救助工作纳入县(市、区)残联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制定下发《襄阳市残联开展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清单和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领导、责任部室、完成时限,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配合政法委、公安、卫健、民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开展“春(秋)季严重精神障碍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2021年10月3日-5日根据市委政法委安排,市残联领导带队到樊城区、高新区、老河口市、宜城市开展秋季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规范》,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创建18家市级残疾人社区(村)康复服务站,就近就便为300人次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配合民政部门,落实“两项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一、二级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确有困难的,及时通过临时救助、社会帮扶等措施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二是实行“应签尽签”,提升家医个性化签约服务质效。各地残联协调卫健部门,全面实施“普惠+特惠”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精神障碍患者个性化特殊服务包内容,提高补贴标准,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绩效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签约资金拨付挂钩,提升服务质量。全市组建家医康复服务团队84个,各级举办家医签约服务培训班35场次。2021年6月3日,老河口市张集镇中心卫生院代表襄阳市在省残联、省卫健委联合举办的全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实行“零跑路”,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办证直通服务。各地残联与当地精神病医疗康复机构对接联系,对没有办证的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办证,对有证残疾程度加重的给予升级。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因家庭隐私不愿办证、办证出门困难等因素,组织工作专班,邀请办证鉴定医生和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免费办理残疾评定、信息采集等手续,把办证服务窗口搬到残疾人家门口。各地残联、社区康复站入村入户排查,积极宣传精神障碍患者居家免费门诊服药、住院救助政策,上门办(换)证260人次。
四是实行"早期干预",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制定《襄阳市残联推进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案》,落实市政府影响群众健康问题"323"攻坚行动,培训80名心理健康骨干志愿者,建立220名残疾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各级残联、专门协会、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康复站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就业、就学、就医、婚姻、疫情等困难压力、心理障碍,为800人次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心理健康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