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的新玩法
导语
全民创业时代,林林总总的众创空间扑面而来,承载着创业者的梦想,也吹起一个个泡沫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很难喝到一杯纯粹的咖啡。每个咖啡馆上空都飘散着关于团队、用户、模式、投资的讨论。犹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遍地都是个体户,处处都在建工厂,在这个全民创业时代,林林总总的众创空间正扑面而来,承载着创业者的梦想,也吹起一个个泡沫。
最近因总理到访,这条不足1公里的创业大街风头无两,也在全国掀起狂热的创业风潮。当天下午,北京众创空间联盟成立,第二天京东智能奶茶馆开业。在北京之外,上海的新车间、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南京创客空间等拔地而起……
一个新的行业——创业服务业应运而生。有意思的是,下面三家创客空间都宣称自己是服务公司,都在抢时间,抢先发优势,但是背景不同,玩法各异。在这个巨大的市场,谁又能通吃天下?
一
“我们都成旅游景点了,下面永远是满满的人。”提及总理到访后的变化,3W创始人许单单忍不住感慨。他已经第N次回答这个问题了。
比起三年前的狂放,许单单沉稳很多。他几乎不见任何来访者,大部分时间窝在三楼的办公室里看项目。“3W之前在互联网圈很有名,现在是在大众里有名,但这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每天打交道的还是那些人。”
但是找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了。众创空间的火爆给他带来了新机会。
此前3W咖啡馆是三层小楼,一楼是创业者有想法过来随便交流,不设任何门槛;二楼是当来访者决定创业时,会过来报名参加一些有组织的交流;三楼是创业者经过两轮面试之后入驻孵化器办公。这其实是个有形筛子。
接下来,他准备在其它众创空间里开连锁的二三十平米的小型咖啡馆,一个吧台,几把桌椅,两位服务员,统一管理。目前已经谈了近百家众创空间,他希望未来开到几百家,同时输出服务。
栽过跟头的许单单知道,做咖啡馆没那么容易。2012年,亏损严重的3W咖啡馆几临倒闭,多亏一笔40万元的资金及时注入,才活了下来。
从生死边缘挣脱出来后,许单单做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决定——回归事物本质。此前,他只把咖啡馆当作互联网人交流的场所,根本不关心咖啡味道。那时他才意识到“咖啡馆就是咖啡馆,它不是互联网,不是创业服务,虽然赋予它一个主题,但不能偏离其本质。”
于是,他聘请猫屎咖啡联合创始人作为3W咖啡出品总监,管理咖啡味道;从五星级酒店请来一位20年厨师长负责咖啡馆用餐;还挖来一位在BAT三家公司做了13年市场的人当咖啡馆CEO。咖啡馆很快扭亏为盈,单店月流水30万元。
“总理来之前,3W已经是方圆500米半径内生意最好的咖啡馆。”许单单边说边舀起把一勺咖啡豆放到研磨机里。他已经从一个不爱喝咖啡的人变成咖啡极客。
这一年随着创业浪潮涌动,3W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创业咖啡馆,一直以来,它扮演着为创业者送水的角色。
现在,3W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旗下咖啡馆、种子基金、传播、孵化器、猎头、拉勾6家公司,覆盖推广、招聘、基金等各阶段创业服务。
2012年那次深刻教训,促使许单单在管理6家公司时,要求每家公司只把自己的事做到极致,其它什么都不用管。这样,每块业务都形成自己的营收体系——拉勾网和猎头公司靠帮别人招聘赚钱,传播靠替公司做市场推广赚钱,咖啡馆卖咖啡,孵化器管理公司向众创空间输出服务。
作为第一家独立公司,3W传播定位为外部的PR公司,很多公司的A、B轮融资推广方案就是由3W传播策划。其它服务也都是基于创业者需求而设立。
其中,创业者最核心需求是活下来的能力。许单单发现,初创企业获得天使投资并非易事,与投资人见面机会更少,他们便成立3W种子基金,在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小额投资助推初创企业成长,并从中筛选不错的企业推荐给天使投资人。种子基金首期4000万人民币规模,已投了30个项目。
相比其它孵化器,3W自己孵化的招聘公司拉勾网,不到两年估值十几亿元,这让许单单有了更多实战经验。“我们亲自创过业,特别能理解创业者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坎儿,真是边走边给他们讲,就像上初中的哥哥姐姐给上小学的弟弟妹妹辅导一样,很容易沟通。”
在辅导创业者过程中,许单单特别强调聚焦,并获封绰号“剪刀手”。经他过手的项目常常会剪掉一大截业务。3W刚投资的上门按摩公司九阿哥,起初想颠覆按摩院,简化了不少服务。但许单单建议他再聚焦点,受众只针对企业用户,并且只提供颈肩背按摩,广告语也简化成“脖子痛,找九阿哥”。
成立不久的孵化器管理公司,则主要为其它众创空间输出服务。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代运营,公司相关服务交给3W做;第二种是创业空间的孵化器自己管,创业服务由3W负责;第三种是3W向孵化器输出一些服务。
许单单计划明年3W员工至少增加一倍,达到800人,将来围绕创业者需求,可能还会出现独立的公司。他希望把先发优势做得足够强,未来肯定会上市。
现在,3W在北京、深圳、广州总共开了7家店,接下来会快速扩张,已经收到很多众创空间邀请。
80后许单单驾驭资源能力极强,创立3W咖啡馆时,他便通过微博招揽了170多个众筹股东,其中包括徐小平、沈南鹏、甘剑平、姜浩天等一批VC合伙人,以及去哪儿、大众点评、深圳博雅等一堆公司CEO。
我们见面前两天,许单单刚和毛大庆的优客工场达成合作,3W负责向优客工场输出创业服务。
二
毛大庆的临时办公室设在北京高碑店乡的四惠大厦,20多人小团队,每人一个格子间。
毛大庆是优客工厂的组织者,扮演着团支部书记或者青联主席的角色
过去两个多月,这位善于把握宏观大势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又一次“踩在电门上”。3月8日,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宣布离职创业,此前三天,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月17日,优客工场正式亮相,半个月后,总理造访中关村创业大街。
优客工场最初以中国版WeWork引爆创投圈。WeWork通过向创业公司出租办公场地、提供相关服务来打造共享办公空间,去年开始在美国盛行。潘石屹的SOHO 3Q空间就是效仿者。
但优客工场与SOHO 3Q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物业,每到一处,它会与物业成立合资公司或者合作平台,整体租下办公楼,再拆零租给创业者,并负责运营服务。“我们是一家服务公司,会做一个酒店管理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在最近的媒体口径中,毛大庆直言“不是WeWork”。
在他看来,今天中国的创业氛围,像极了15年前的硅谷。他希望为创业者提供舒适的办公区间和服务。
毛大庆很快在北京选定10多个地段,他的择地标准一是对创业者生活方便,二是周围产业和资源集群密集。优客工场的第一个地址落在光华路上,周围分布着央视、上海文广,适合文化创意产业,预计8月中旬开业。接下来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其主要挑战在于搭建服务。优客工场试图为创业者提供培训、融资、税务、会计等近十种服务。他张罗了一支强大的投资与导师阵容,徐小平、沈南鹏、李开复、汪静波(诺亚财富)等赫然在列。
其它服务板块,毛大庆的玩法是引进相关创业者,让创业者服务创业者。
优客工场偏向服务创业模式相对成熟或者获得A轮融资以上的团队。毛大庆关注前景向好的未来产业,涵盖科技、文化、医疗、体育等各个行业。
但他不愿透露入驻优客工场的价格,只是表示跟写字楼没法比,“写字楼会给你提供律师服务吗?会帮你编写商业计划书吗?这个生意最有意思的是魔术式——创业者觉得便宜,经营者有钱挣。”毛大庆表示,运行顺利的话,两三年就能起来,他正在做A轮融资计划。
从长远来看,优客工场的盈利模式主要靠租金,但毛大庆强调这个租金一定是包含服务的,“没有服务的租金没有成长性,你很难说服务挣一块钱还是租金挣一块钱,就像万科的房价里肯定涵盖物业贡献,但物业本身盈利很低。当然特色服务会逐渐成长为单独的服务公司,就像3W那样。”
身为昔日地产大亨,毛大庆还是会不时让人产生做地产的猜疑。前不久他就任鸿坤地产执行董事,便被认为是重回地产业,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毛大庆不以为然,他的解释是作为轻资产公司,优客工场要想继续做大,需要一个持续的资产后台,这个后台可以多元,也可以绑定一两家开发企业。如果有一个持续性的开发企业,它一直做开发区、产业园,他们就可以在里面接项目,对将来上市以后估值、背书都有益。“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服务业,投资人对我们的信心来自流量和持续能力。”
鸿坤地产,或许就是优客工场寻找的持续性开发企业,接下来他们还会与亦庄一家公司合作,老东家万科也是合作伙伴。毛大庆与开发商的合作思路是“一个强关联+若干个弱关联”,他希望充当一个小变量,帮助地产商完成转型。
“我就是一个组织者,相当于一个团支部书记或者青联主席。”毛大庆说。
三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地产商也希望借助众创空间有所作为,招商地产、华夏幸福产业园、SOHO 3Q、万科云城等都在尝试。
不过,像毛大庆这样离职创业的房企高管并不多见,SOHO中国前副总裁王胜江算是一个。两人相似的背景和转型路径,总免不了让人拿来对比。
4月19日,王胜江与洪泰基金合作打造的洪泰创新空间宣布成立,定位中国首家创业服务运营商。就在此前两天,毛大庆牵手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成立优客工场,这种搭配使得双方的竞争充满戏剧色彩。
在王胜江构想中,洪泰创新空间以创业为主线,房地产只是创业链条上的一环
虽然都是创业与地产跨界合作的产物,细观之,玩法着实不同。
在王胜江构想中,他们以创业为主线,为创业者提供法律、税务、财务、技术、投资等各阶段的服务,房地产只是创业链条上的一环。洪泰创新空间负责为创业者对接各种服务商。
“创业者从空间走近投资人,是一个漫长过程。如果有专业的人帮创业者解决这些问题,成功率至少提高一倍。”王胜江认为,创新空间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抱团取暖、精神提醒,“创业者有时很脆弱,尤其年轻大学生突然离开大学,自己创业,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新家,这个家就是创新空间。”他们打算为大学生预留工位,让他们先提供创业服务,一边赚取生活费,一边学习创业。
与毛大庆自建团队、依托共同投资人平台不同,王胜江以合伙人身份成为洪泰创新空间负责人。
这缘于与老友盛希泰的一次谈话。去年12月底,两人都已觉察到创业大时代的来临,合计做点什么。盛希泰让王胜江考察三个月再聊。
王胜江就跑到中关村,敲开一家创业咖啡馆的门,一屋子年轻人,每人对着个笔记本电脑,他有些拘束,转了一圈也没地儿喝咖啡,匆匆瞥了眼公告栏上的招聘信息和励志格言,很快退了出去。
那一瞬间,他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有些迷茫,但直觉告诉他那确实是年轻人待的地方。后来又考察了优家创业公寓、清华启迪等孵化器之后,他决定做一个不同于咖啡馆的办公模式。
“创业咖啡馆更多针对初创企业,是1.0版,很多产业其实不适合在咖啡馆办公,我们要做个服务创业者的新空间。”王胜江的想法,与盛希泰、俞敏洪一拍即合,三天后公司完成注册。
洪泰创新空间发布会当天,三位合伙人收到很多合作短信,近1个月来,他们看了几十个标的,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区,第一个空间预计在七八月份推出。他们将目光瞄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A轮融资也已提上日程。
至于盈利模式,王胜江的设想是把服务做好,自然就有钱赚。“创业链条很长,有很多服务交集,每个出现节点的地方都可以交易。国外的孵化器,创业者排队才能进入,那理论上是不是可以提高租金?或者不要钱,占股也行。”
王胜江希望倡导“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理念,创业者可以从中找到投资人、上下游合作伙伴,可以健身、休息,从而享受创业的过程。在他看来,空间概念最终会颠覆那些高大上的写字楼。
两年前,王胜江离开供职14年的SOHO中国,进入低谷期,彼时他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各种励志段子。现在,他显然已被重新激活。
但是从一个地产界老人转型为创新空间新人,是痛苦的。
“我特别担心又回到房地产。”王胜江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从过去的地产思维向创业服务思维的转变。
谈及与毛大庆的较量,他并不担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很多人都会进来,谁下的决心大,谁把这个产业链研究得好,谁才可以成功。市场足够大,这样才有意思。”
(实习编辑 朱蓓霞)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齐鲁晚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