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发专文报道《曾侯乙编钟》出版
8月24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侯乙编钟》新书在京首发,编钟研究院同日成立。8开4大卷本的皇皇巨册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舆论的支持与肯定。
10月27日,《光明日报》刊发专文《黄钟大吕再起时更有辉煌乐章——<曾侯乙>编钟历时十二载出版》”,赞扬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全球化视野撰写的、全面反映曾侯乙编钟文化面貌及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专著”,并从创作背景、社会反响、学界启发三方面给予该书极大的肯定。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读到报道后,向省博物馆来电致贺,对该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和欣慰,感谢诸位专家的辛勤努力,并鼓励省博物馆在编钟研究的学术道路上再创佳绩。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2003年秋,由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谭维四领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黄敬刚发起、组织并资助,30余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始对曾侯乙编钟出土30余年来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从2003年动议到2015年7月付梓,12个春秋成就了《曾侯乙编钟》这部集体研究成果,内容横跨历史、考古、音乐、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书中还首次公布了曾侯乙编钟的大量图片,其中包括全部乐钟、钟架构件、铭文的细节照片,是目前曾侯乙编钟研究领域最为全面、翔实的研究专著。
《曾侯乙编钟》编撰以课题为主导,多学科参与跨界合作的开放式模式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肯定。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曾侯乙编钟》编写团队为基本学者群,成立编钟研究院,编钟研究院将以曾侯乙编钟研究为基础,邀请世界各领域学者加入,从多角度对世界钟铃类乐器及其他音乐文化遗产展开综合研究。省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古代音乐文物的研究、利用,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荆楚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