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力量

25.03.2015  17:24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庄严热烈,国徽高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湖北代表团代表审议中,不负重托,畅所欲言,认为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我国国情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关切,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并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有深度、有建设性、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传递湖北声音,反映湖北情况,表达人民意愿,不辜负荆楚儿女的信任与重托。根据湖北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共作出修改与补充30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17处。崔光磊等代表提出的“加速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池莉代表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等建议等被报告采纳吸收。民意民智汇聚成滔滔洪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心聚力,共创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新常态下新的作为

报告中说,过去一年,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李鸿忠说,过去一年,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绩来之不易,令人倍感振奋。报告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刻解答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是一个实事求是、令人鼓舞的好报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顺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去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我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可喜态势表明,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是科学的,采取的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报告强调要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这既是对去年经济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总结,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性、决定性和过程性,认清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以稳增长、调结构的积极作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省长王国生代表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明显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的关注度在提高,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在提高,这既给我们增强了动力,也使我们提振了信心。报告通篇贯彻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四个全面”是一次理论创新和升华,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路径,还有战略保障,四位一体,是我们做好新常态下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结合湖北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建成有更高标准和更深内涵的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敢担当、善作为上下功夫,不仅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更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三是全面依法治国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找突破,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法治建设。四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在从严上下气力,从落实主体责任、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纪问责抓起,形成从严治党的浓厚氛围。

“调速不失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量增质更优,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点赞!”王晓东代表说,“新常态并不等于低增长,更不能让经济成为‘自由下滑体’。”他说,湖北的最大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要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新状态、更加能动地适应新常态,既要遵循客观规律、保持平常心,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进取心,努力争取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速度。在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持中高速,又迈向中高端呢?关键在打造“两大引擎”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培育打造新引擎,重点是推动科技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时不我待

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

李春明代表说,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的工作部署,我完全赞同,建议将长江宜昌至安庆段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近年来,随着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建设和上游三峡库区的建成,“深下游”、“延上游”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相比之下,中游航道标准明显偏低,长江“中梗阻”瓶颈制约日趋明显,严重影响长江航运能力和航运效率,成为制约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航道整治实现“畅中游”目标已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湖北在谋篇布局中应有全球视野,抢抓国家新一轮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他指出,国际知名未来学家曾预测未来的超级城市包含大上海和大武汉,就是因为这两座城市有水。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大、消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6、公路的1/28、航空的1/78。长江已超过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建议依托这条黄金水道,交通先行,建设长江综合、立体大通道。“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如果污染问题也很严重,所以还要绿色发展。”

“湖北是长江流经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省份,我们一直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最直接、最现实、最重大的战略机遇。”李乐成代表说,我省已经初步拟定湖北长江经济带实施意见,勾勒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线图。将充分发挥区位、科教和黄金水道优势,坚持交通先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建设好“三大三带”,即“综合立体大交通、对外开放大通关、跨区域合作大平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新型城镇的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的示范带”。具体实施好五个工程:枢纽建设工程,打造中国立体大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大开放工程,营造湖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游生态文明的示范带;沿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城镇连绵带,重点抓好武汉城市圈、沿江地区港产城融合建设等。

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雅鸣代表表示,写好临江“水文章”,要防洪减灾确保防洪安全,要合理开发利用保障供水安全,要切实保障航运安全,还要保障生态安全。她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要求,还应重视一些问题。长江委正在编制水利保障经济带建设的规划和工作安排,重点包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要加强干支流、重点湖泊一些薄弱的堤防建设,加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成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推进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还要健全水利法规,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长江法立法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释放万千草根创新活力

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创新,劲往哪里使?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等新兴产业,也是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更是万千“草根”能量的集体释放,引起了代表的热议。

“把小事情做成世界顶尖,不容易!”5日下午,一向低调的吴少勋代表突然被“老书记”俞正声点名称赞,心中一阵激动。他说,劲牌公司的固态酿酒工艺中国第一,中药现代化提取提纯技术也在第一方阵,公司自主创办的劲牌研究院今年将投入使用,“近几年,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过亿元,今后,这个数字只增不减。”创新给劲酒带来的回报丰硕,去年公司营业额75.75亿元,在酒业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实现13.1%的增长率。“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元素共同作用,创新驱动更需要植根于社会各个领域。”马新强代表从事着“高大上”的光电子产业,可他仍然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创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样也是创新。“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客,草根创新创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他说,蕴藏的无穷的创造力如何释放?建议鼓励支持利用闲置厂房等多种场所、孵化基地等多种平台、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开展创业创新,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能不能有一块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刘英姿代表提出,万千“草根”是创新创业的主体,要切实给予优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加以引导,“武汉有青桐计划,希望国家层面也有相应政策。”

融资难,一直是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路上的瓶颈。柯俊代表说,银行也是企业,“嫌贫爱富”正常,为了鼓励“草根”创新创业,建议中央金融机构“宽容失败”,对创新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出现问题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草根’也要有企业家精神,不浮躁、坚持不懈专注一件事情。”章锋代表说,除了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也非常重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17年前,我们就在上海投资建设研发中心,2013年又扩大了规模。”正是创新驱动,公司才从偏安一隅的小胶厂成长为上市公司、粘胶剂的领军企业。彭明权代表介绍,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以黄鹤楼科技园为平台,广纳3200多名各界顶级专家,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研发基地。

我省科教实力雄厚,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童国华代表认为,政府应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探索稳定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配置机制,加大对科研机构建设运行费和基本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守住红线紧握农田水利“农脉”

报告指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十一连增后,湖北“三农”如何更加“强富美”?

“粮食安全,耕地面积的红线踩不得!中国还是农业大国,总理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叶昌保代表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开口子。作为产粮大省,去年湖北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这体现了湖北担当。”他说,粮食增产是在重视耕地保护基础上,依靠夯实农田基础设施、新技术新模式得来的,来之不易。实现十一连增,“粮袋子”照样要握紧不放松。

水利是农业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周建元代表曾在农口工作十几年,对此感触颇深。她说,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湖北,也有鄂北水资源配置这样的大工程,解决鄂北缺水问题。但总体上,我省农田水利建设仍相对滞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抵达农田的最后一公里还没彻底打通。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水源水质的行为依法处罚打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投入建设、养护。

目前,许多农村面临“明天谁来种地”的拷问。农民收入不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甚至导致撂荒。周宝生代表说,“分散种植,成本高、市场风险大、赚钱难,导致一些农民不愿种田。只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把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商品,农业才能挣钱,农民才会回归。”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代表们认为,产业化就是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改变过去粗放式、低水平的种植方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机械化水平,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创新机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加大力度扶持和鼓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并研究应用互联网的力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农林水支出预算14404亿元。而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安排涉农专项投资的部门,有17个部门之多,管理上交叉重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张晓山代表说,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变革,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只有深化改革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楚丁)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