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报道:机械种田火荆楚 农民告别“三弯腰”

15.09.2014  12:29





 








  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体验小麦机械收割
  图为: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
  图为:水稻机械插秧
  图为:水稻机械收割
  图为:水稻机械脱粒
  图为:油菜机械收割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每到春耕时节,但闻荆楚田野地头,农机轰鸣,好一派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
  机手培训、机具检修、机械育秧、机械耕田,件件行动,省农机局每年都早早地谋篇布局,精心策划。一次次及时的大行动,件件实事扣住农业生产主脉搏;这更是一次次有份量的大行动,彰显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机化”六十年风雨历程
  
  从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化生产、包产到户、到取消农业税,进入农机购置补贴里程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经从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并加速向高级阶段迈进。
  然而,50年前,“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这看似辉煌的成绩背后,是我国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艰辛之路。
  1959年毛主席提出的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为我国农业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由于受限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落空。 据历史资料,到1980年,我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875万亩、310.9万亩、157.8万亩,机械化率为20%左右。
  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力增强,科技迅猛发展,多种新型农机产品相继究发面市。
  如今,我国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即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湖北的农机化水平已超过了61%,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开始发力。
  
  惠农政策“四两拨千斤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纳入国家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推动农机工业发展的同时,改善了我国农机装备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加快了农机工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升级换代。
  从2005年至今,中央共安排我省购机补贴资金达到54.4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吸引湖北农民投入数倍资金购置农机具,购机热潮在荆楚大地涌动。2013年,湖北农民自掏腰包,拿出39.39亿元购买农机。农机购置补贴给乡村沃野带来勃勃生机。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推动力。
  目前全省各类农机总量突破1000万台(套)大关,农机总动力达到4081万千瓦。2013年,全省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水稻机插秧水平超过32.5%,位居全国第三位;油菜机收765万亩,机收水平达41%,位居全国第一位。水果、茶叶、烟叶、蔬菜、食用菌生产加工机械化全面推进,机械化防治病虫、机械化养鸡、养鱼和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取得新的进展。从手工工具到畜力农具再到如今普遍使用的机器耕种,上一辈人的梦想在荆楚大地正转化为现实图景。
  
  农民告别“三弯腰
  
  “种田告别‘三弯腰’,丰产增收又省力”,农民朴素的话语回答了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意义: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一改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田园里,处处可见驾着“铁牛”驰骋沃野的农机手。如今,高效率的劳动生产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者不再被农田羁绊,留守家中从事“一条龙”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成为粮食种收的主力军。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服务。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建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7573个。机插队、机收队、机耕队、机防队不断诞生,仅机防队全省就有2万个。全年全省农机户创经营服务总收入205.61亿元。
  同时,一系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处处美景如画的新农村让人流连忘返。
  近几年来,我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以每年提升1-2个百分点的速度飞速发展。“争取到2018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实现机械化!”这是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的憧憬,也是荆楚大地广大农民心中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