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注武大智库建设

21.01.2015  18:05

本网讯(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杨瑞)1月16日,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李向军一行来校调研智库建设工作。校长李晓红会见了来宾。

光明日报理论部智库版主编王斯敏、理论实践版主编曲一琳、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学校十余个研究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主持。

据悉,武汉大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方重镇,确立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主张“政府有需求,学校有响应,学者有行动”,将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两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校部省共建基地、14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培育了32个优势和特色学术领域学术团队、40个“70后”学者学术研究团队,初步构建了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牵引,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校部省共建应用研究平台、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支撑,优势特色学术研究团队为基础,“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智库组织网络。

学校大力支持智库建设,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首次设立“社会服务型岗位”,在成果推广、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可以申请社会服务型岗位;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采纳、中央和国家部委文件采纳等应用咨询报告类智库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条件中;出台相关文件,加大智库成果奖励力度。近年来,产出一系列成果,在外交、经济、立法等领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国家需求,在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维护、边界与海洋历史档案收集、整理和研究,大国海洋战略与政策、两路两带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多份咨询报告;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潜心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制度发展理论依据”,产出诸多研究成果;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实施国家语言能力发展战略建议;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首次发布了反映我国总体质量状况的综合指数——珞珈质量指数,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中部发展研究院牵头开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评估”,对中部六省全面开展调研,为国家编制出台新一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供了有益借鉴……座谈会上,一系列成果和做法引起了李向军一行的注意。

此外,学者还就智库建设问题建言献策。“难点在于找准政府和社会的需求,现实问题不在学者的想象之中,要通过协同机制找准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积极转变认识,创新研究方法,用广泛的数据做支撑。”“智库建设应该制度化、常规化、体系化”,“应具有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不能急功近利。” ……

骆郁廷总结了武汉大学智库建设的做法。一是领导重视,将“顶天立地”的战略理念推动到智库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去;二是措施得力,组建应用型的研究机构,与国家各职能部门对接,使智库建设的问题导向意识更强;三是完善激励政策,建设好科研成果的分类评价体系;四是成效明显,武汉大学近几年在智库建设中实现了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的转变,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五是潜力很大,武汉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多学科协同能够更好地促进智库的发展。

李向军表示,武汉大学是光明日报的重点调研单位,在与专家学者的交流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最新成果,也获得了操作性较强的智库发展建议。他指出,《智库》版建设是光明日报的工作重点,希望学者积极来稿,更好地发挥《智库》版的决策制定和舆论引导功能。

据了解,光明日报于2014年底开设《智库》版,致力于发布智库研究成果、探讨智库建设路径,以展示中国智库尖端研究成果、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宗旨,以刊登专家文章、专访等为主要形式,推动其成长为智库成果的发布平台、智库建设的研究平台、智库风采的展示平台、智库与公众的沟通平台。

 

 

(摄影:张然 编辑:杨欣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