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修改人类胚胎DNA 研究在西方引发伦理争议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在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的带领下,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修改了人类胚胎的基因,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可能导致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据了解,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相关成果在学术杂志《蛋白质与细胞》上发表。
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DNA,这在国内获得了不少科学家的支持,但却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伦理争议。因此,这篇论文曾被《自然》和《科学》杂志拒之门外。
哈佛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乔治·戴利表示,这是世界上首例运用这一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尝试,是一个里程碑,当然,也是个警告。戴利称,这一研究结果给那些认为基因编辑能完全消除疾病基因的人严厉警告。纽约曼哈顿干细胞基因研究会的研究人员迪特尔艾格丽则表示,这些研究者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但是这种技术暂时还不能进行任何试用。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学教授陈国强表示,有关批评所提出的要求过于武断。陈国强说,要满足批评者的要求,有关人类胚胎的研究就会完全不用做了。
陈国强:未来比如说这些技术应用到人身上、特别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上,是需要有一些突破的。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后果吧。比如说经过这么个基因修改以后,说修改的地方不对,或者修改的没那么准,然后产生很多后遗症。但是每一个技术总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因为很多人,比如说得了病,特别是遗传病什么,现在都没有什么成熟的方法来做。说这种东西是一个探索的可能性吧,而且它用的那些胚胎也都不是那种可以长成一个正常个体的胚胎。科学研究总是会有一些风险的,如果为了风险然后禁止人家去这样做,那么科学是很难进步的。
黄军就和他的团队表示,研究所选用的胚胎均无法发育成婴儿,不能够正常出生。这些胚胎均来自当地提供辅助生育的医疗机构。实验结果说明,从基因编辑到基因疗法技术,中间还有明显的障碍,在达成任何临床应用之前,有所多问题要研究清楚。编辑人类胚胎基因是否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教授认为:
翟晓梅:有些宗教理念认为胚胎就是人,这是对人类的亵渎。在这个上面是有争议的。我们的理念对于伦理学的辩护再加之的判断上是取决于我们文化的价值、传统信念的价值的基础之上。用胚胎做研究是恶意得到伦理学辩护的,但是一定要有程序上的合理性,不是可以随意处置和拿来用的。毕竟是人类的胚胎,要有一定的尊重。从操纵DNA修饰这一块,我看到是为了研究地中海贫血,是为了解决和纠正疾病的问题,这实际上一直是医学努力的方向。出于医学的原因、治疗的原因去干预,也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现在仅仅是处于研究阶段,研究中是必要的,用到临床上要慎而又慎。
不少专家也表示,修改后的基因可以遗传,将来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加州大学生物学家李龙承教授指出:
李龙承:科学家对于在人的胚胎中改变基因的试验应该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首先,目前还没有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让我们能够对人的基因进行修改,有可能修改了现成的错误,但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错误。其次,任何对于胚胎基因的修改都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对整个人类遗传现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