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开展信访问题法治宣传专项行动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
2017年来,宜昌市司法局按照市委关于打击非访问题的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信访问题法治宣传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方式营造氛围、突出重点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凝聚共识三项措施,大力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信访相关法律法规、民生领域相关政策规定、信访问题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自觉抵制闹访、缠访、群访等极端行为,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高位推进,聚焦主线抓谋划。牢牢把握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工作主线,将信访问题法治宣传作为依法处置非访问题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进行谋划。一是市委统筹谋划。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海涛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全市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工作统一部署,指导制定《全市信访问题法治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宣传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多次主持召开全市政法及市直相关部门会议专题研究,并亲自审定配套宣传手册。二是高位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宜昌实际及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多次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通过,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予以印发。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及30多个市直部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实施方案。市普法办针对全市非访活动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广泛征集民生领域相关政策规定、非访典型案例,编印《信访问题法治宣传手册》15000份发放到全市所有网格。同时抓好试点先行,分别选取一个村和社区召开启动仪式,以点带面推动专项行动全面铺开,确保在6月底前取得实效。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对信访问题法治宣传专项行动进行专门部署,印发《信访问题法治宣传统计报表》,要求各地对工作开展情况每月一报,重大情况及时上报。将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宜昌建设(普法)年度目标考核和“七五”普法总体考核重要内容,进行特色工作项目化管理。要求各地将其纳入部门年度履职尽责工作考核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重要内容予以落实。
二、着眼基层,突出重点抓落实。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针对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度大、非访问题突出的村组、社区、厂矿、企事业单位,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组织开展“送法进村”“六个一”活动,暨举办一次信访专题法治讲座、播放一次信访治理专题宣传片、对社区(村)进行一次“法律体检”、提供一次法律咨询、赠送一批宣传手册读本、对重点对象进行一次走访,最终实现教育引导和解决问题、末端处理和前端治理、维权和维稳三个结合。二是抓住重点人群。在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涉军人员、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涉法涉诉上访人员等问题和人员集中的地方,认真梳理、分析研判、提前介入,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三是强化重点时段。根据不同时段信访工作特点和规律,做到重点关注、重点宣传、重点防范、及时调处,把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抓氛围。一是创新工作方式。重点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开展“分众化”普法。在坚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报道的同时,通过律师进乡村(社区)、法治文艺巡演、“以案释法”、通告、漫画等形式,依托“村村响户户通”、“网格四务通”和户外联播网大屏、大型LED屏、公交车、出租车等社会媒介和公园、广场、商场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广泛发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实现信访问题法治宣传进村入户全覆盖,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工作统筹。把专项行动与“法律六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企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使其真正落实到基层,服务到群众,让依法信访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人人知晓。三是强化道德支撑。把信访问题法治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文明城市创建、“五好家庭”创建、乡风民俗和社会诚信建设等有机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通过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网络文明传播等途径参与其中,发挥法治文化示范户、法律明白人等典型带动作用,在基层群众中普遍形成“依法依规、文明信访”、“非访不但不解决问题,还要受到依法追究”的社会共识,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推动信访法治建设的合力,引导人们将依法实现权利、履行法定义务转化为自觉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宜昌市政府法制办 宜昌市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