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武汉40余万市民错峰祭扫 树葬人数明显增加
昨天,全市14个经营性公墓共接待祭扫人员22.7万人,车辆2.6万台,全市1400余名民政、公安、城管、消防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此上岗。祭扫排在前三位的是石门峰5.5万人、扁担山3.8万人、玉笋山3.76万人。昨天祭扫的市民比前天的17.5万人多了5.1万人。全市40余万市民周末前往14个公墓踏青祭扫。
昨天上午9点多,孝恩园公墓松柏树葬园内,一位老人正在祭祀亲人。老人告诉武汉晚报记者,她姓李,今年68岁,是一位中学退休老师,安葬在树下的是她的独生子。
李婆婆介绍,10年前,33岁的儿子因为白血病离开了人世。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儿子在弥留之际要求身后事一切从简,不留骨灰,要留骨灰就把他葬在树下。“妈妈,把我葬在一棵小树下,让我的生命在这里延续。”李婆婆回忆起当年儿子的原话。
“儿子去世后,我们按照他的意愿,在孝恩园选择了树葬。”李婆婆说。
1997年,市民政局在江夏区龙泉山孝恩园公墓率先推行树葬试点。在该墓地规划中,有1/3用地为树葬区。试点当年,仅有5名市民选择树葬;1999年,只有11人;到了2000年,选择树葬的人数明显增加。2006年达到了600余人。
孝恩园公墓管理处负责人段洪义介绍,市民对树葬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树葬提倡将骨灰直接深埋树底或采用木质骨灰盒。刚开始推行树葬时,一些市民坚持选用石材骨灰盒,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
为了更加节省用地,延长现有墓地的“使用期”,孝恩园公墓10年前着手建设了“家族”树葬——一个家庭的成员去世后围葬在一棵树下。这样,一棵树至少可以安葬4名以上逝者,不仅节省土地,而且降低安葬费用。
段洪义说,“目前,我们的树葬区已经安葬了4100多名逝者,近10年来,树葬增加了近7倍,市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记者陶盼 通讯员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