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新常态 提前定调货币政策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李金磊)中共中央政治局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并明确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新常态,而与前两年直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透露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同,此次会议提前明确了这两项宏观政策的主基调,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新常态 稳中求进总基调明确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到新常态。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
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有三处提到新常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此次会议如此强调新常态,非常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经济一下行就赶紧刺激”的老路,充分表明了中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决心和信心。
“在新常态下,原来那种依靠规模扩张,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来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赵锡军认为,当前中国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和能源约束增强、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经济要继续健康发展,不能再延续过去只考虑速度,而不考虑结构、模式和质量的传统思维。
“必须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把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和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并突出创新驱动,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赵锡军说。
此次会议还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将实现连续第五年“联手”。
记者注意到,2013年和2012年年底前,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取向,均是在稍晚时候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才正式公布,而此次会议则为这两项宏观政策提前定调。
此前,中国央行宣布于11月22日全面降息,这一时隔两年再度降息的举动,一度引发外界“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疑问。
在赵锡军看来,官方提前公布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明确和稳定社会预期,而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是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维持适度的流通性和信贷规模,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但又不会带来较大的通胀压力,两者搭配用得好,就能够使经济获得较强的增长动力。”赵锡军说。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不错,结构调整也有进展,宏观调控政策不必做大的调整。”
“前不久的降息主要还是为了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今年10月末M2(广义货币)增长12.6%,低于年度13%左右的目标,这个指标说明货币政策总体是稳健的,但未来在保持稳健的同时,也需要预调微调。”祝宝良说。
在不少机构和专家看来,明年中国还会降息降准。申银万国的分析报告指出,由于地产投资回落,2015年经济增长将会继续承压,而2015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处于“稳健”的上限,即实质上的稳健偏宽松的状态,预计2015年至少有一次降准和降息。(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