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航行的铁路人——记武汉桥工段轮渡车间“武汉号”工班
28.04.2016 20:44
本文来源: 武汉铁路局
武汉长江二桥下游不远处,停泊着一艘100多米长,样子有些像小型航空母舰的轮船,走上船舶甲板,会发现甲板上并排铺设着四段铁轨,这便是“武汉号”火车轮渡。1968年“武汉号”工班正式成立。48年来,先后有100多名船员在“武汉号”轮渡船舶上工作过,武汉桥工段轮渡车间“武汉号”工班几代铁路人始终秉承“精心养船、爱船如家”的理念,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认真养护每一寸钢板,每一台设备。
武汉的火车轮渡是1937年3月开通运营的,当时,长江上没有桥梁,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就靠火车轮渡摆渡连通。火车轮渡把一列列火车运送到长江南岸的徐家棚火车站和长江北岸的刘家庙火车站。在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中,武汉长江上的火车轮渡被迫停止摆渡。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武汉火车轮渡恢复摆渡。在“武汉号”的驾驶舱内,现任船长粱保林说起武汉长江火车轮渡的历史由来如数家珍。粱保林是1977年走上“武汉号”船员岗位的,在“武汉号”工班历经的48年风雨历程中,粱保林如今是“武汉号”的第五任船长。粱保林介绍,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武汉号”是我国内河中最先进的船舶。它通过电力推进,而且前后都有侧向推进器,通俗的说,当时别的船舶只能前进、后退、转弯,而“武汉号”有别于其它船舶的性能,它兼具左右、横向平移的能力。这是由于火车轮渡靠离码头频繁,必须尽量缩短船舶靠泊码头的时间,船舶专家根据火车轮渡运输特性来设计建造“武汉号”,这种操作性能的优越性,其它船舶对“武汉号”只能“望江兴叹”。
“这种1600总吨以上的船舶在长江内河上属于一等船舶。驾驶船舶的船长和驾驶员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一等船员适任证书。”粱保林笑着说,满脸的自豪感。在长江上经历39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他的双眼角上已被岁月的刻刀刻上了鱼尾纹。
“武汉号”驾驶舱的陈列柜中,存放着几摞航行日志,记录了“武汉号”的水上航史。过去,“武汉号”的船员们按照“平战结合,以平养战”的方针,每年都要进行200小时以上的战备航训。1984年“武汉号”结合战备航训,开始探索水上运输,1986年承担了为原轻工部运输皂蜡的任务,装载12节油罐槽车往返于武汉至上海的长江航道上。当年为了完成重要物资运输任务,船员们在春节期间都是在“武汉号”上渡过的,最长的一个航次,他们在长江上生活工作了45天,此事被武汉市政府以“黄金水道、开水上列车”列入1986年度十件大事记之一。1994年“武汉号”完成了“战备码头楔形跳板梁”的科学实验,此项目获得原铁道部科研二等奖。
在“武汉号”甲板上,二副董玉会与船员们一起为调整船位忙碌着。随着长江水位的上涨,船员们要对“武汉号”的前后锚链进行收绞松放,将船位调整至安全位置。从柴油机发车、送电、锚机运转,直到船舶舱面的锚链作业完毕,船员们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完成了这项作业。在“武汉号”工班办公室休息时,船长粱保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指着董玉会说:我们的二副当年可是给邓小平同志开过船的人。董玉会1981年在南海舰队服役。1984年元月26日,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从深圳蛇口码头登上679号猎潜艇前往珠海视察。董玉会当时是艇上的操舵班长,他至今不忘当时的情景。邓小平同志登艇后与全体舰艇上的官兵合影,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董玉会像宝贝一样珍藏了32年,照片上邓小平同志坐在第二排中间位置,第一排的第3个人就是董玉会。1984年底,董玉会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武汉号”上工作,至今一直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工作任劳任怨。
从“武汉号”甲板的下梯口顺着钢制舷梯走到轮机舱。位于船舶最底层的轮机舱是“武汉号”的“心脏”部位,这里有3组柴油发电机组设备,“武汉号”的全部动力来源此处。内燃司机周豫南正与工友们一起在轮机舱内用棉纱仔细地擦拭着柴油主机设备。有33年船龄的周师傅在“武汉号”上干了大辈子,对“武汉号”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武汉号”火车轮渡虽然不摆渡了,但仍然是战备船。在水上航行的铁路人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精心养护着船上设备,始终保证“武汉号”处于适航状态,时刻准备投入摆渡。
本文来源: 武汉铁路局
28.04.2016 20:44
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列车
从12306网站获悉,5月22日起,武汉铁路局
汉西车务段货运增量行动见成效
2019年一季度,武汉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