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01.09.2016  10:3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对话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人民日报》刊发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

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编辑 何民捷

嘉宾: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梅荣政

南开大学副校长 朱光磊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苏长和

 

立足中国实际来理解民主

主持人: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应该怎样理解民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

梅荣政: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民主有多种含义,大体可分为民主的本义和民主的转义。民主的本义是指我国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体中的工人阶级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反映了当代中国民主的根本性质,其实质是最大多数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并享有民主。民主的转义涉及广泛,如民主程序、民主管理、民主原则、民主作风、民主生活等等。从根本上说,民主的内容、性质、实现程度、社会作用是由国体、政体的性质及其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的,反过来它们又体现国体、政体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相适应。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结果,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依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

苏长和: 一段时间以来,受一些外来学说影响,特别是由于一些西方大国搞民主输出,将自己特色的民主打扮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在这种宣传攻势下,一些人误以为西方模式的民主就是普遍和唯一的民主。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谈民主,需要正本清源,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来理解,这是谈论中国民主的立足点。从一般意义上说,民主的真谛之一或者说民主的目的,是形成在国家治理中用于团结各方面力量、有序调动和激发各个阶层和群体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一套制度体系。具体到中国来说,也就是将党的领导的集中性、依法治国的有效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民主政治追求的是一种有活力的政治秩序,它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民主如果变成群龙无首、相互倾轧、漫天许诺、民族隔阂、彼此掣肘,那么,它实际上就背离了民主的精神和真谛,也形不成国家治理的合力。

朱光磊: 中国的发展需要民主,中国人民对民主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百余年来,在中国认识和实践民主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歧,既有中国历史环境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民主实践在中国的推进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中国社会内在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充实的民主权利,中国社会的凝聚力也空前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这些变化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保证中国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维护团结统一和各阶层各群体共同进步的关键性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

主持人: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习近平同志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为什么西方民主模式不适合中国?中国怎样走出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苏长和: 中国能够走出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道路,首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理论这两种资源。将这些政治思想理论资源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使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增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免疫能力,坚定走自己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信念。至于西方模式的民主,它实际上是从很小的地方发展起来的,有地方局限性,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近代中国的政治试验以及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试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已愈来愈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例如,从运行上讲,西方民主政治建立在对抗和制衡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建立在合作和协商基础上。如果硬是把从对抗和制衡原理派生而出的多党制、权力分割、利益集团博弈等理论和制度套搬到中国,理论上解释不了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上还会破坏中国民主政治的根基。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选择一个外来的会折腾自己的制度,人们有足够多的理由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选择的制度。

梅荣政: 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人民民主制度确立,中国就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西方民主模式作为民主政治制度在西方国家实现的具体历史形态,反映的是西方国家根本的经济政治制度,它完全不适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人民民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人民民主制度能够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性质,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这种已经使我们取得如此了不起成就的好制度,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坚持和完善。如果搞西方的那一套三权鼎立、多党竞选,肯定会天下大乱。

朱光磊: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有些民主形式虽然好看,但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中国只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否则,中国社会极易出现“裂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对民主政治建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些西方学者从他们的角度和标准出发来看待和批评中国的民主理论和实践,这其实是不讲道理的,无法得出科学结论。中国有能力在民主实践和民主理论方面作出自己的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独特优势

主持人: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那么,怎样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苏长和: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第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第六,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有助于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巩固、完善、发展好上述特色和优势,就可以避免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探索民主政治中出现的相互倾轧、民族隔阂、彼此掣肘等背离民主精神和原理的现象。以中国独到、独特、独有的协商民主来说,可以有效避免西方民主产生的对抗分裂的负面因素;中国选与举结合的选举模式,避免了唯票取人中漫天许诺、选举时人民有权而选举后人民无权的现象;等等。这些优势和特色有时我们日用而不觉,但是如果我们将其放在民主政治的国际比较中,就更能看清楚。

梅荣政: 当代中国民主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其一,历史文化方面,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沃土,传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精华。其二,思想理论基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体系为灵魂,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道路。其三,经济基础方面,与西方民主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不同,它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其四,领导核心方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五,运行机制方面,与西方民主实行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造成分权体制僵化、政党分歧尖锐、相互掣肘和内耗严重不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同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同集中领导、把社会进步同国家稳定、把充满活力同富有效率高度统一起来。这些优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制度优势和现实路径。

朱光磊: 近年来,人们对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关系的认识日趋深化。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审批改革不断实化、深化和细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于这些进展,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中将会更加突出协商与服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必将在这两方面展现出优势和活力。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主持人: 习近平同志强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怎样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人民切实当家作主?

朱光磊: 关键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突出协商理念,让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互动与互补。同时,拓展选举制度创新与发展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制度创新,在选举制度领域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和再推出若干新举措的条件正趋于成熟。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片面强调集权或分权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出路在于确权,也即依法授予、划分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明确哪一种权力究竟适合哪一级政府或哪一个职能部门来行使,并完善相应追责机制。

苏长和: 制度定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固步自封,还要随着环境变化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代表着一种有活力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秩序,人民在当家作主中激发出创造力量。现在中国有7亿多网民,与此同时还有近7亿不上网的人。针对越来越多网民通过互联网交流和表达需求这种新现象,政府如何做好网络民意集取、网络信息沟通、网上需求回应、网络政务服务方面的体制机制协调和创新,成为通过网络理政实现人民民主的新课题。同时,政府也不能将与老百姓交流沟通的一些传统机制丢了,毕竟近7亿不上网人的关切和需求同样重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要注意处理好制度和人的关系,也就是把制度的稳定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任何一种制度、体制或机制,总是通过生活在其中的人发挥作用的。一些人以为直接复制他国的制度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这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制度观,只见制度不见人。

梅荣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能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又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民主模式受到世界关注

主持人: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民主模式的未来走向如何?能否为世界提供新的借鉴?

梅荣政: 当代中国的民主模式既包括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又包括其具体实现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将更加完善、成熟,人民的民主生活将更加充分和广泛,人民民主道路将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的民主模式破除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民主模式。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并将更加广泛地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引起追求进步的人们的深刻思考。

朱光磊: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已经发生,其中也存在“后发优势”起作用的因素。比如,西方国家现行的政府职能范围划分、行使方式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一步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课题西方国家想到了,但也有很多问题他们没有想到。中国转变政府职能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启动的一种主动制度安排,是改革的一部分,而且在本质上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部分,至今尚未告一段落。所以,经过种种探索,中国完全有可能在经济与政治、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边界设定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形成比西方国家学术界和政治家们更为深入的认识,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论。

苏长和: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治国理政的学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民主政治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学术界尽管对中国民主模式还存在不同看法,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漠视到关注占人类1/5的中国人所选择和创新的民主模式。以前是西方学者来中国讲民主,现在是中国学者去西方讲民主,这是学术交流天平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中国学者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上日益自信。随着中国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和定型,中国民主模式在人类政治文明中必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理论,也能为别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借鉴。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830/c40531-28675261.html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8月30日   本网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