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证途” 抛给政府的一道善政考题
A
“人在证途”:一证一把宰人刀
贾志勇
“人在证途”,无疑形象而准确地证实了我们中国人的人生艰难。办每一个证件都必须要跑有关部门,有时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并且多要遭遇“门难进、脸难看”,尤其不知道要缴多少费。
这个意义上说,每个证件,其实更像是一把宰人的刀。当众多证件从四面八方涌向我们, 只叫我们猝不及防,筋疲力尽,焦头烂额。甚至,完全可能在我们不可知的情况下,会有某个证件成为压倒我们的一根稻草。我们“人在证途”,注定难言生活幸福 感,徒增悲观和悲情,终日挣扎在沮丧、无助之中,最终心灰意冷。
而欲摆脱“人在证途”这一生存尴尬的关键,自然在于各级各地各部门遏制权力寻租,放弃自身利益的追逐,不用颁发证件的方式挟制人,甚至欺压人。同时,社会各行各业在选人用人上,要扭转观念,不再唯证是举、唯证是用,而重在从一线考量人的真本领。
许多证件,同时也是目前行政审批事项名目繁杂的反映。有序、有效合并或撤销不利于社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的审批事项,显然是当务之急。
当前我们减一证,就等于免除了对我们自身的一份束缚。只有从这样的认识高度破解“人在证途”问题,我们才不再为证所累,我们才能放下一切包袱一切负担,得以积极乐观、幸福自信起来,我们的生存境遇才有望改观,才有底气谈梦想,憧憬未来。
B
“人在证途”倒逼行政审批改革提速
黄春景
前有人大代表揭开行政审批“长征图”,后有政协委员展示“人在证途”画卷,不同的方 式,共同的目标——为解决办证难建言献策,唤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地方便群众办证。眼下,办证多、办证过程烦琐、办证难像藤 蔓一般缠住我们每个人,中国人一辈子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人在证途”画卷的展示,背后是在为行政审批改革发声,倒逼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办事程 序,提高办事效率。
“人在证途”要办多少“证”?政协委员列出的中国人一生所需的103种证件,不免让 人感到汗颜。在103个证件中,公民出生后,要办出生证、接种疫苗证、户口本;上学要办学生证、学位证、毕业证、各种等级证书;就业有报到证、健康证、社 保卡、医保卡、执业资格证、职称证等等;到了退休之后还要办退休证、老人证;领养老金还得要先开一张生存证明;去世之后,其子女还要去办死亡证明、火化 证、墓穴证、骨灰存放证。人的一生与那么多证相随,办证越多烦恼便会倍增。何时才能让证件不再成为人生负担,这也是抛给政府部门的一道善政考题。
长达3.8米“人在证途”画卷,不能不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因为它反映了中国 的现实国情,能够与公众尤其是与遭遇过“办证难”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就拿准生证来说,往往成了一些育龄夫妻眼里的“折腾证”。有媒体报道,工作人员跟随一 对夫妻办理“准生证”的过程。在16天的时间里,办证人跑了8个单位,开了5份证明材料,涉及8个盖章环节,才把“准生证”办下来。
让人欣喜的是,政协委员的“人在证途”不仅仅是一幅画卷展示,此举与民间的主流呼声 能够遥相呼应,且引起了官方的高度重视。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表示,要彻底解决公民办证难,不但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需要政府有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他还 风趣地表态:“今年委员把新的‘螃蟹’端上来了,我们就要一起努力,把‘螃蟹’干掉。”让人更期待的是,政协委员的《人在证途》提案,将在3月初带往全国 两会,“人在证途”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必将倒逼行政审批改革提速,解决办证难“全国一盘棋”,这样的收效会更好。
C
破解“人在证途”需标本兼治
张玉胜
“人在证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与证件有着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关系。但103个未必 能够穷尽人生的“证件”数量,“百度”为此列举了109种尚且称“部分证件名称”,足见证件的过多过滥。而打头的就是“准生证”。也就是说,人在未出生 前,父母就需要为自己备下一个准予来到世上的证件。而随后不胜其烦的证件更伴随着人生的步履轨迹,难怪“证件”会被定义为“用来证明身份与经历的证书和文 件”。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证件。围观“人在证途”,其焦点不仅在于数量之巨,更在于办证之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某种现实焦虑。导致“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路上”的人生困局,既有制度因素,更有现实国情。破解之策,当需标本兼治的复合药方。
其一,有效“减证”。也许,依照“适者生存”的社会常识,作为信息载体的每一种证 件,其产生与延续都有其道理,但其中的确不乏多此一举的重复办证或人为置障。比如“退休证”与“老年证”,人已经退休了还不算“老年”?减少不必要的办 证,将功能相近的证件合并,抑或将其植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缓解证件太多的携带之累,更能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办证奔波,这才叫以人为本。
其二,勇于“简政”。对于持有者,证件是身份、资格和经历的信息证明,而对于办证 者,却往往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无论是证件本身的设置,还是办证程序的烦琐,办证部门首先考虑的多为既得利益或权力彰显,未必就是便民利民的百姓福祉,而 许多无谓证件难以退市,更与资源垄断和权力寻租不无关联。因此,破解“人在证途”,需要政府部门民本意识的确立和善待权力的自律。这也正是“简政”常常与 “放权”相提并论的道理。
其三,倡导“诚信”。证件的功能在于“证明”,而其实质却是“信用”的表达。证件 多、办证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信用的程度低下。比如要求从事餐饮行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原本应该是业者顾及消费者利益的自觉行为,但如果没有“健康 证”谁会相信业者的“自律”?更遑论在信任危机当下人们对“健康证”真假的持疑。由是观之,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基础,为“人在证途”瘦身谈何容易。
“人在证途”是表象,社会无序是病根。为其开出减数量、限权力、增信用的复合药方,有望破解困局,治愈顽疾。 (摘自2014年2月20日《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