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女教授16年培育“狮山菜薹” 产油产菜还能赏花
图为:野芷湖畔,“狮山菜薹”开成花海(中间红衣者为马朝芝教授)
图为:菜薹雪后娇,腊月最好吃
图为:咬一口,好甜!
图为:“菜薹宴”,色香味诱人
图为:马朝芝觉得,这油菜花环,就是她梦想中的“皇冠”
图为:昼夜奋战,实验室中迎来“最美果实”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正是一年春好处。武昌狮子山下,野芷湖畔,金灿灿的油菜花海,醉了游人。
“咦?妈妈,这里的油菜花怎么套着玻璃纸啊?”“这些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是不是在做实验呀?”天真的小女孩仰着小脸蛋向妈妈发问。
这时,一名红衣女子拿着一把菜薹走出油菜田,一一分给游人,自己则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旁边的学生也围拢过来,跟着生吃起手中菜薹。“好吃,马教授!”“马教授,真的好甜!”红衣女子开心笑了:“当然好吃,因为这是狮山菜薹!”
原来,红衣女子是“中国油菜之父”傅廷栋院士的女弟子、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油菜分子生物学博士马朝芝。她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曾获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等众多科技进步奖。
作为油菜专家的她,怎么跨界鼓捣起蔬菜范畴的“菜薹”?
原来,马朝芝1998年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时,发现超市里的油菜菜薹很受欢迎,她也萌生了回国研发优质油菜菜薹的想法。
回国后,马朝芝调查得知,浙江有企业将油菜菜薹风干包装出口,而武汉的宴席上也出现过“江城菜心”,是油菜薹模仿“广东菜心”得名。
可为什么广东菜心大受欢迎,“江城菜心”却昙花一现?
原来,不仅是口感有差别,也和种植量、产量、消费认知度等因素有关。
于是,马朝芝在油菜研究之余,引进美洲和欧洲品种的油菜菜薹进行杂交改良,希望给人们的餐桌带来新的美味。
经过16年的不断优选,不断品尝,她终于培育出高产而又甘甜美味的苔用油菜新品种。同事和熟人半开玩笑说,可以取名“马博士菜薹”。马朝芝认真解释道:是团队研究的成果,而且产自狮子山,所以取名“狮山菜薹”。
2015年12月,“狮山菜薹”通过了武汉市科技局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大学等单位专家的鉴定。
马朝芝说,推广“狮山菜薹”可以达到既产油又产菜的“一菜两用”效果。这好比人们从前只吃红薯,后来也开发培育它的茎叶,如今“苕尖”已经成为大众化的餐桌美味。
现在,但凡有同事、朋友、熟人、同学,以及陌生游客来到田间,马朝芝都会热情请他们品尝狮山菜薹,还慷慨相赠。她说,“希望更多市民享受新鲜口福”,希望“狮山菜薹”能像洪山菜薹那样,被更多人品尝、了解和推广。